搜索
路宏的头像

路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0
分享

自行车行驶证

上初中的时候,常常借叔叔家的自行车学车。在打谷场上,几个小伙伴在车子后面或两边扶着车子跟着跑,骑在上面的我扶着车把歪歪倒倒地往前骑。刚刚学会骑车的我特别上瘾,有时骑不上座位就从三角车架中间斜伸进一条腿骑;有时虽然骑上座位了,但因座位高、腿不够长,脚踏板踩不了一圈,就半圈半圈地踩;有时干脆坐在自行车后架上、胸部紧紧贴着车座垫骑。那时,我和我的伙伴们都非常崇拜、羡慕车技高超的人。车技高超的人上车动作看起来十分潇洒,通常是双手扶把,左脚猛蹬一下脚踏板,在自行车向前滑行的瞬间,将车子向右倾斜,而后右腿向后、向前在空中划出一个大大的弧线,车子瞬间立起来,臀部稳稳当当地坐到了座垫上,整个动作用时也就三秒钟左右,一气呵成,让人惊叹不已。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通常都要将自行车往前滑行很长一段距离,才敢迈右腿往车座垫上坐。

有一次骑行让我难以忘记。初中时暑假里的一天,已学会骑自行车、自认为可以熟练掌控自行车的我,骑着从叔叔家借来的蚌埠自行车总厂生产的飞箭牌28杠自行车,上家住常坟区北边的孔岗沈大郢同学家玩。从常坟到孔岗沈大郢的道路全是长长的防洪大坝,离地面有五六米高。

大坝的东边是闻名遐迩的大河湾。大河湾是指大坝与淮河西岸之间广袤的土地,位于怀远县的常坟到姚山境内。随着季节的变化,大河湾的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大雪纷飞的严冬,变成了白玉色;春天到了,麦苗青青,变成了翠绿色;到了夏天,农民开镰收割,变成了黄金色;秋天庄稼收完了,翻过身的土壤,一片赭黄,变成了赭黄色。大河湾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循环往复,不断地变换出美丽的容颜,供人们欣赏。大河湾是淮河的行蓄洪区,土地肥沃,可以说是怀远的大粮仓。每当暴雨成灾的时候,为了其他地区淮河两岸千百万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大河湾总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用自己的博大胸怀接纳洪水,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

虽然大河湾的景色很美,但由于大坝的路面是土路,有很多深深的车辙印,在上面骑车很不好骑,一不小心自行车就会被车辙沟绊倒,所以,我也无心欣赏大河湾的美景。对面没有来车的情况下我还能正常骑行,只要对面来拖拉机、自行车等车辆,我的心里就开始发慌,离很远时我就敲响自行车铃,一串串清脆的响铃声随即发出。在敲响自行车铃时我就准备下车,但有一次没有下好,自行车快速地向右骑到坝坡下,连人带车一起摔倒。虽然自行车被我及时地控制住了,没有继续顺着斜坡往下跑,但当时还是把我吓了一身冷汗。万一摔个鼻青脸肿,还怎么继续上同学家。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据记载,青岛是中国最早拥有自行车的城市,早在二十世纪初,德国传教士就将自行车带到了青岛。在自行车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以后,经常出现道路拥挤及交通事故。于是,开始出现相对的管理规则,然后自行车行驶证就诞生了。

一九八八年二月七日,我很轻松地得到一本车辆行驶证,只交了两元管理费。我至今还保存着这两张管理费收据。收据是一元一张的定额收据,名称是“怀远县公安局自行车管理费收据”,收据编码是NO.0047470、NO.0047471。这本行驶证就是我的自行车行驶证。

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稀罕物,是城乡风靡一时、婚娶首选的四大件。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想拥有一辆自行车是每个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当时还属于很金贵的稀罕物,市场上供不应求。永久、凤凰、飞鸽等大品牌自行车还需要走后门、托关系凭票购买。一个富裕点的村庄也就几辆自行车,国产的永久、凤凰、飞鸽牌每辆在一百五十元左右,需要一个工作人员近四个月的工资,还得凭自行车票才能买得到。骑辆油光发亮的大品牌自行车穿街过巷别提有多风光了。

新买回的自行车需要到公安机关办理自行车行驶证,上自行车牌照。有时,派出所工作人员会在马路上现场办理。在办自行车行驶证时,会在车把的中央位置打上一个钢印号,在左脚蹬旁边的车身中轴位置上也打上一个钢印号。牌照是一块长方形的铝合金薄片,上面印有省份名称、六位数的车牌号码、公安机关名称等信息,安装在车把下方的前叉合件上。车身上的钢印号同时也就是自行车的行车执照号,其目的是为了好管理,防止被偷盗,一旦丢失,报案有凭证依据。骑自行车上路的人,必须随身携带自行车行驶证,以备查核。自行车行驶证上不仅有车主的名字、性别、颁发单位,还有自行车的品牌、车型、尺寸、颜色、式样、钢印号、车牌号等详细信息。

我的自行车行驶证外壳是绿色塑料封皮,上面有十五个烫金字,内容为:“安徽省自行车,行驶证,怀远县公安局”。“安徽省自行车”六个字在最上面,从左至右呈弧形排列,“行驶证”三个字在中间,由上至下排列,“怀远县公安局”六个字在最下面,从左至右排列。

第一页印有十二个字,内容为:“安徽省,怀远县自行车,行驶证”。“安徽省”三个字在第一行,从左至右排列,“怀远县自行车”六个字,在第二行,从左至右排列,“行驶证”三个字在下面,从上到下排列。

第二页印有车主、性别、单位或住址、厂牌、车式、颜色、使用性质、钢印号码、车牌号码、发证机关、发证日期等登记信息。我的自行车是合肥自行车二厂生产的,厂牌登记的是“美奇”,车式登记的是“28”,颜色登记的是“黑”,使用性质登记的是“私”,钢印号码登记的是“8149818”,车牌号码登记的是“149818”,发证机关盖的是“安徽省怀远县公安局XXX”公章,公章上的“安徽省怀远县公安局”九个字下面还有字,但看不清是什么字。发证日期填写的是“88年2月7日”。

第三页至第五页印有过户、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等登记信息,第六页的标题是“违章肇事记录”,印有日期、事由、处分、经办机关等登记信息。

第七页、第八页的标题是“注意事项”,内容非常详细,有307个字,竟然还提出了不准酗酒骑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醉酒后连自行车都不允许骑。

我见过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安徽省自行车牌照,这个牌照的下面印有“安徽090190自行车牌照”字样,牌照的上面印有一段语录,内容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经查阅资料,此段语录是在一九四二年年底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方针作的系统阐述,阐明了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那时候,自行车是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星期六下午下班后,带着急切的心情,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往十多里外的家里赶。星期日下午,再骑着自行车,带着父母亲为我准备的米面、蔬菜回到单位。骑自行车是那时生活的常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自行车渐渐成了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中国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马路上自行车洪流已经浩浩荡荡,无论是上下班或上学放学途中还是赶集途中,自行车队成了中国大地上独特的风景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但更加需要车辆行驶证来规范我们的行为。车辆行驶证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它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历程,更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和变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