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言的头像

沙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3/14
分享

守望者丨青年油画家熊师

如果让我去写一个人,无须研墨提笔构思,我想那一定是熊师。

文章本天成,盛开在心中。说实话,我其实一直都想好好写写他,又常常觉得无须提笔去写,他似乎早就驻留在心里,笑容那么清晰,气质那么清奇。

青年油画家熊师毕业于广州美院,与我相似也曾北漂过,还与我同年,我们前后两脚一起回到湘西,在吉首相遇相知相惜,这个安静的“湘西苗子”不仅画油画很出彩,主要是人也长得相当撑头(帅气)。

读他的《守望》系列,带给我一种忧郁的嚣艳。毫无疑问,守望中的人物远看是无比孤独的,近看内心却又是腾腾地按捺不住般激越,很奇怪也很奇妙。这或许就是心灵的共鸣,不知道这样的共鸣是否来源于漂泊与回归、他乡与故乡。我想起他之前的《静夜思》系列,画中的女孩们美丽又忧郁,仿若喧嚣尘世间颓寂成墟,给人一种孤寒的嚣艳质感。

读熊师的画,亦如读他这个人。人帅话不多,深居而简出,经常吃素偶尔吃肉,偶尔喝酒从不抽烟,但遇到投缘的也会滔滔不绝、相见恨晚。从几年前筹办“十月画展”开始,我近距离观察熊师,发现他忽然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冷寂中燃烧出艺术炽热的火花,走出画室积极奔走,参加并不擅长和热衷的社会应酬,为了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画友联合办一次主题画展,历尽艰辛犹如昨日。直到最近,他发给我看油画新作《守望·五福临门》,正式掀开了《守望》系列的神秘面纱。

惊艳之余,我情不自禁大叹一声:对咯,这就是熊师!

大红的色调,衬托出一腔炽热的情怀,像极了“湘西苗子”骨子里的清冷与热烈,活脱脱一个老年版静水流深的熊师。画风醇厚,入口微辣,回味犹甘。油画《守望·风烛残年》里,那位佝偻着身子倚靠在残垣断墙边的阿公,眼神中折射出的沉思,映照出每一个人匆匆流逝的青春时光,沉淀着一份随遇而安的淡泊,以及余华小说《活着》里描绘的,中国农民身上忍受生活磨砺特有的那股力量。风吞噬掉了时间的影子,年华绽放出饱经沧桑的面庞。

在《守望》系列中,从《祈语》《山川慈悲》《云出幽谷》《残阳如血无故人》 《守望暮光》看到《万事如意》《五福临门》,我见证了画家的心路成长历程,他这一路从青年抵达中年,从忧寂抵达欢喜,从清冷抵达温暖。此刻的我知道,熊师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社恐、独栖、心思沉郁的熊师了,他从一个人张灯结彩走向了广阔天地。遥记最初和他相识的日子,他的爱人是我同事,总是很担心熊师一个人长期待在画室不与人交流,到时会与社会脱节甚至抑郁,于是喊我有空去找熊师聊天喝茶,邀他出来玩,她说“哪怕是把他拽出来透透气也好呀!”那一年,说巧不巧,我们恰好要去做一个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的项目,正想找一位画家去现场手绘统民居建筑,于是就带上他一起去走乡串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村村寨寨的那段时光里,我发现熊师的眼睛里是有光的,脚下是欢喜的,就连他笔下勾勒出的线条似乎都在跳舞。

那或许是画家熊师最畅快的一段日子吧,以至于他后来经常跟我回忆,说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一定再叫上他。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乌托邦,无论城池大小,无论东西南北,总归是有一小块容心之地即可。心安处,是吾乡,方寸之间,亦可悟道。

后来,我们有空的时候常常小聚,聊天喝茶,谈天说地,甚至包括我在乡村院落里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他也全程参与进来一次策划、布置,我的散文集《春到深处就不见了》封面和插画都用到了熊师的油画,所以读书会活动现场,他还带来了一幅关于春天的油画,“蓬荜生辉”般悬挂在了院落大厅中的墙上。

有时候我会想,身边有这样的一位朋友真好,宛如山与水的协奏,犹如诗与歌的共鸣。他喜欢平淡和真实,不喜喧嚣与是非,所以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也许佛禅之心、道义之灵是最贴近的伙伴,笔下开出的花朵也似乎通了灵性和神性,不能只说惊艳和唯美,不能只说震撼与感动,我觉得应该是基于对一种文化属性的根性追溯,人生价值观里探究到底的执拗,穿透了生老病死,越过了喜怒哀乐,是清风拂过山岗后的那一抹清欢,是挣脱世俗烟火的一缕静思,是笑傲江湖之外的一份禅悟。

平淡生活,平淡画画,这是他当下最舒服的状态。

神秘而诗意,是他画作里最打动我的风格。苗乡里阿公阿婆以及身穿红衣的巴代,在熊师的画里没有任何语言表达的冲动,又似乎想诉说关于一个悠远到无边的心事。语言在这样的境域里是多么无力,此时无声胜有声,《守望》无时无处不在尽情倾诉着一个“湘西苗子”内心的诗意世界。

守望,这个词在我的想象中,至少应该是满怀乡愁和故土情结,然而熊师的画里更多地体现的是对生命最本真的追溯,像是灵魂上的寻根,又像是信仰上的问道,苗族“巴代”与土家族"梯瑪"沟通着人神之间的世界,都充满了一种诗意而又神秘的色彩。这样说起来,湘西本来就具有神秘的底色,博大精深的巫楚文化,信巫重祀的民间永远占据了一席之地,武陵山区的神性文化密码皆纳笔下,尽在画中。

神语者,祈祷者,守望者……

是的,熊师就是一位守望者,艺术世界里特立独行、逐心而居的守望者,守望着古典东方神性中的诗意美,守望着湘西苗乡里巴代的神性美,守望着山河岁月里生命的寂静美。

我有万分理由相信,他会坚持把《守望》系列作品一直画下去,全身心地投入去描绘湘西山谷里这些单纯朴实的人,并努力去再现他们身上的某种庄严、神性与诗意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