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言的头像

沙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4
分享

春天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春天的步伐,轻盈如诗。这个时节,最适合走进湘西大山里的村村寨寨,看屋前院坪里的桃红柳绿,赏人间烟火里的春色如许……

春天,是一首散文诗。沿着最美农村公路一路前行,恰比河流域的补点村、岩科村、中黄村、坪年村依次点缀,微风拂面,风中有花香,世间万物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活泼、灵动、明媚而动人。

醉美人间三月天,乡村新貌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泼写在山乡大地上,峡谷与飞瀑成为画卷中最有力的阳刻印章。

弃车步行,又别有一番韵味,湘西作家一行登山路而上,虎耳草藏在深山林中的峭岩之下,像沈从文笔下隐藏着的心事,给这次文化采风活动注入了一抹温婉气息。

山路弯弯,通往深山,市郊的高山上有一个夯坨村,远远望去好似长在云朵之上,一群农民的孩子在故乡组建了一支乐队,取名湘西深山乐队,用艺术和美食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他们白天为生活奔忙,晚上为梦想歌唱,把苗寨的风情写进歌里,将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融入乡村之巅,风生水起,烘托了整个乡村的艺术气息。如今,古朴别致的“云上夯坨”已成为吉首乡村旅游的一道亮色。

朴拙,浓密的络腮胡,是湘西深山乐队主唱龙先宏给人的第一印象。围炉火堂前,我与他闲聊才发现这是个挺有想法的人,他的思想维度、广度和深度让人印象深刻,在庸碌生活中努力追寻自己的一种新活法——唱歌、插秧、砍柴、做饭、经营农家乐……

我们聊着聊着,不经意间就聊到了藏书和阅读,他说自家阁楼上有藏书千册。起初我还不太信,后来约同行的君才兄同去阁楼看了看,果然书架上陈列丰富,诸如历史、佛学、文学、经管类等各领域均有涉猎,也算是在乡村世界博览群书。这不由得叫我想起来,他家门口贴着的那副对联:以经为师,书不离手;以苦为师,勤不离身。

“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火辣辣的太阳黑黝黝的脸。我们骄傲是农民的孩子,一亩三分地可以幸福一辈子。”这是湘西深山乐队原创歌曲《农民的孩子》中的歌词,字里行间写满他对脚下土地的热爱。

一条乡村旅游网红公路,将恰比河畔的村村村寨紧密相连,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点。湘西大地,山乡巨变,在春天里绽放璀璨光芒,黄金茶在坪年村悄悄萌芽,散发着悠远的芬芳,像一个少女娇羞的面庞;百合花在岩科村的博览园里含苞待发,像一对初恋般的情侣在守望心中的故事;油菜花点亮了补点村的眼睛,像一位多愁善感的游子在低吟春天里的思念;赤耳根与椿木巅遍布在夯坨村的房前屋后,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躺在母亲的怀里撒娇……

炊烟袅袅,苗乡情深,一栋栋浅灰色的吊脚楼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翘首以待归乡的人儿,一步步走在回家路上,追寻心灵深处的桃花源。时代的浪花涌起热辣滚烫的澎湃,思维的创意冒起青春的火花。溪、瀑、流,江、河、海,每一滴水珠可以汇聚,每一片江河足以自流。寨子里的日和寨子里的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忘记了酸甜苦辣,微笑着睁开紧闭的眼帘,向每一个匆匆的过客温情地致意。故乡,是成长的起点,也是奋斗的终点。

寂静的恰比河畔,听坪年村老支书讲诉久远的传说,一个叫杨岳斌的青年,从山谷里的渡口走出大山,奔赴人生海海,成就万古功业!一代苗鼓王龙英棠在田间地头,用一腔激情呼应山河岁月,鼓点上承载了无数个春华与秋实,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起起浮浮。

一个人,一个村,一段往事,在山南水北的千千阙歌里缱绻沉淀,像雾像雨又像风一样自由自在,虽印记却感人至深。故事在乡愁里沉沦,生活在村寨里发芽,一声鸟鸣让大山更为幽静,一棵古树让故乡更为深情。

山南水北,岁月静好,春光无限,湘西大山深处的喜怒哀乐,叩开尘封的乡愁,让一阵春风吹散,化为静水流深的诗意,徜徉在太阳底下,诉说光阴的秘密。山上的云朵追逐着山下的寨子,一片阴凉紧跟着一片阴凉,一缕清风推动着一缕清风,时光的步伐在这里慢了下来,望着远方痴痴地发呆,渡船里的咳嗽声轻轻的,心怕惊醒春天蛰伏的美梦。

山乡多传奇,生活有传说,在湘西的山寨里,漫山遍野的春天气息扑鼻而来,日升月落的晨昏之际,花香伴着草丛里的青翠,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成为春天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