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玺星的头像

李玺星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5/23
分享

写条幅

明理喜欢关注谚语,格言,名人名言,还是从上学时期开始的事情。

在一次校团干部开会时,比他低一年级的少平在开会前看笔记本,他们刚好邻座,明理就看见了少平本子里的内容———“谚语”,其中第一条就吸引了明理的眼球———“有志者事竟成”。

明理侧过头去看,少平微笑的给他看,明理被本子里的内容吸引了,一条一条的仔细阅读。要不是主持开会的老师宣布开会,明理还要看呢。

少平小声对明理说:“喜欢,借给你。”明理感激的朝他点点头。

会散了。少平把抄写“谚语”的本子借给了明理。

明理拿到本子在课间休息时赶紧看——

“虚心者十有九成,骄傲者十有九空。”、“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理阅读着竟然忘了上厕所。只好憋着等下课了。

下课铃一响,明理就冲出教室,直奔厕所。

晚上,明理做完作业,就阅读少平的“谚语”,全部看了,还不解渴,又拿出一个新笔记本,工工整整抄写了一遍,才上床睡觉,此时已是深夜了。

明理记得,他抄写张扬的小说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就是这样的心情。

次日,明理找少平还笔记本,少平说:“真快!”明理说:“不错。还抄了。”少平若有所思“奥”了一声。

他们还想再聊会儿,可是,上课铃响了,双方就匆匆的各回各班的教室了。

这事发生以后,明理和少平之间拉近了距离。开会见面时,彼此交换阅读“谚语”的看法,明理说:“有助于写作文。”少平点头表示同意。明理继续说:“这谚语就是民间人生经验体会的结晶。” 少平点头表示同意。明理继续说:“总之,很好,我学到了新东西。谢谢你了。” 少平忽然说:“谢什么,我们是校友,你的发言也不俗,我也受益匪浅。互相帮助的呗。”他们成为有共同语言的好朋友了。

这件事对明理影响很大,参军后,他都一直坚持收集民间谚语。

无论看书读报,只要有感触的话,他都及时记下来。

在他的笔记本里,有明理读报刊时记录的“文摘”,有指导他学习哲学的格言和名人名言。他最喜欢的是马克思的名言:“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列宁的名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等,他不仅喜欢,抄写在本子上,还千方百计找到这些名言的出处和具体解释。

他能解释毛泽东在什么时间,什么会议上讲的“实事求是”,他还知道“实是就是一切客观事物,是就是本质和规律,求就是研究。”

名人名言的学习对他帮助最大的就是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复原进厂后,这个学习的事,明理始终没有懈怠过,反而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

那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青年中掀起学习的热潮。

明理自学哲学,从新华书店买了本《哲学简本》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

这次学习是系统的,再加上明理曾经有过学习“民间谚语”、“名人名言”的底子,学习研究哲学就不费事了,而且系统的学习使他融会贯通,他通过自学很快就掌握了哲学的主旨和概念。以至于他考上“党政大专班”时,特别喜欢上哲学课。

一次上哲学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工厂管理算不算上层建筑?”

同学们交头接耳,可是没有人举手回答。

明理在脑海里迅速搜索学过的知识。他认为老师的问题是简答题,需要做两方面回答:一是否;二为什么。

老师在期待中显出些失望的表情,他要给大家来讲解了。

此时,明理举手了。

老师用鼓励的口吻让他起立回答。

明理从容而肯定的语气说:“是。政治经济学讲: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总和,经济基础包括管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包括管理。依次理论推到结论的是:工厂管理属于上层建筑。”同学们鸦雀无声听明理回答问题,老师也特别专注听他的回答。

明理回答后,教室里静了好一会儿。大家都期待的看着老师。

老师激动的说:“真高喂!答对了!满分!”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为明理的回答鼓掌点赞。

老师让同学们安静下来,说:“你是怎么考虑的,这个问题还是很深的。”

“我学过《哲学简史》和《政治经济学入门》。”明理实话实说了。他还有些不好意思了。

“学过什么?”老师追问。“自学过哲学和政经。”明理答。

“我就说吗,这是一个哲学和政经的综合运用题,必须融会贯通才可能解的”。

刚好下课铃响了。老师把明理叫到办公室,和他聊天,就是了解明理学习哲学和政经的事情。老师还把一本书送给明理,鼓励他继续努力。

明理回班时,大家还在议论刚才发生的事情,临桌的同学还打问老师找他干什么。

明理只是笑,举着老师送的书说,让我继续努力呗。

让明理重新翻看笔记的原因,就是有人要他给他们写条幅的事。

明理通过学习深造,在公司里,乃至于社会上都小有名气了。

明理的“格言集”一发表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分享。为此,找他要“格言集”书的人络绎不绝。有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他们要书时,还要明理签字。

明理根据不同的人,签字时别出心裁,总是写“赠言”再签字。

朋友找的,他就写“友谊地久天长”。

这天,有个同事替孩子要书,告诉明理孩子考大学要开课了,亲朋送的东西不少,父母也想给他买些课外书,看到明理编辑的“格言集”,突发奇想让明理赠书赠言。

明理考虑了很久写了赠言:“学习修炼,积德行善。”同事欣喜若狂,连声夸好。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信佛,有些走火入魔了,虽然看好了,可还是有时出现抑郁情绪。朋友向他索要条幅。

朋友有求必应,明理在赠书上写下了:“真经就在你的心里—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有个战友的孩子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分析原因不得而知。

他们专门设家宴招待了明理,这一来让明理和孩子聊聊,二来请明理赠书赠言。

明理和他们的孩子聊天,发现孩子理论头头是道的,说到哪儿答到哪儿。

明理抓住这个关键,抠一个具体问题,就是做人要谦虚。

孩子和明理的观点发生了分歧。

孩子说,不能谦虚,谦虚了,别人认为你不能,没有自信。

明理反问,你没有谦虚不是也没有应聘上吗?人家看的是人品、理论、技能啊。孩子若有所思。

明理趁机启发他,浅意识里人家就觉察出了你的傲气,傲气什么呢?是上学的成绩和口若悬河的理论。实际工作需要的是踏实肯干,去应对事情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水平,这是要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的。

明理推心置腹的说:“老要猖狂少要稳啊,其实人成还是天成。不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天外有天啊。谦虚是做人和成功法宝可千万不能丢啊。”孩子不言语了。

明理有了赠言了,他在“格言集”扉页龙飞凤舞写下了:做事先学做人,人做好了,事做成了。孩子看不清,明理读给他听,孩子连连点头称是。

明理打趣说:毛泽东写狂草,你能让他老人家给你逐字逐句读吗?哈哈哈。孩子不好意思了,若有所思。天

明理的孩子不高兴了,总是给人家写,怎么不给我们写呢?

老妈在一旁和稀泥了,天天都给你们讲,还写什么呀。

明理说:“我给你们写好了,就等你们来取呢,今天才姗姗来迟啊。”

明理到书房去取来,让他们打开看。

“善良做人,正确做事。”儿子儿媳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

明理嘱咐孩子:学习理论重在运用啊。

有一天,好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少平向明理索要“格言集”,明理给了他两本,赠言一则是“古中外事都在笑谈中”;一则是:“天地所生,父母所养,大爱无疆,大道无痕。”

曾经修炼佛学的同事的孩子家长请明理到家里做客,明理发现他写的“真经就在你的心里—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的书法条幅赫然挂在他们家里的客厅东侧的墙上。

同事告诉他,孩子最近,既孝敬父母,工作也很出色,还学习书法呢,这条幅就是孩子写的。明理想,这不是简单的条幅,是孩子的观念的转变,是孩子接受正确思想的转变,不然的话,不就被一些不能理解,只是形式上的,附佛外道的东西毁了吗?

人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最重要的是正确,正确的理论观念的力量是人间正道———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啊!

明理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路旁鲜花绿树掩映的墙壁上,挂着赫然醒目的大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人皆知,牢记在心,不断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