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婆大人的安排,我去实体店取货。
嘿!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火爆热闹的场景了:这家店铺的外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铺的里边,一排排的队,充塞着整个大厅。大厅里人声鼎沸、紧张有序、你来我往。
眼下,谁都有手机,谁都用手机。通过手机买卖物品,也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销售形式,而且有了成熟的机制:通过手机建群,一般几百人,建立许多个,可以形成上万人的规模。还有的发展到全国各地。
他们通过手机群去直播销售,然后通过运输,把货物运到各地建立的实体店,由会员自己去店里领取货物。
我被老婆大人强迫参群,还负责到附近的实体店里取货。这还是我首次来店取货,遇到这样热闹场景,让我着实有些吃惊,唯有塌下心来排队领取了。
在柜台的上方写着负责取货工作人员的姓名,这个人也是建群的群主,你是哪个群的就找哪个群主,在他名下排队领。
我在靠东头第三排一个叫胡信仁的名下排队,这个队有十几个人排着。其他十几个队也是这个状态,领取货物忙忙碌碌。
忽然,我发现邻队有一张熟悉的面孔。
我记得他,他是总公司敲大鼓的鼓手。有好些年不见面了,他别来无恙,居然在这里碰面了。
我们是同一所中学的校友:他高我一年级,上学的时候,他就在学校举行喜庆活动时敲大鼓。他也是班团支部书记,我们经常一起开会。只是他毕业后,我们就没怎么见过面。再后来。在总公司举办大的庆祝活动时,我看到他敲大鼓,只是匆匆忙忙的打了招呼,一直到现在。
“咚得隆咚锵、咚得隆咚锵、咚得、隆咚、锵锵、咚得隆咚、锵。”这是我熟悉的鼓音在耳边想起。我有一次参加总公司活动,组织人敲锣打鼓去报喜,就是想起了这个鼓点,用上了。
他属于高个了,体态有些发胖。我还记着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在总公司大门口两侧用平板汽车,载着两面大鼓,一面大鼓四个高大健壮的男人敲,他们穿着红黄相间的演出服,头戴红色的带屁帘的帽子,扎着黄色缎条,帽子上的黄丝带随微风飘舞。
他们站立在一辆平板汽车上敲鼓,四面八方来的人都看得到,敲鼓人愈发显得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他们用力敲鼓,鼓声震撼人心,响彻四面八方。这情景至今记得清楚。
没错,就是他。可惜,他没有发觉我的注意,没有认出我来。
忽然,前边领东西的人和工作人员发生了吵架,吵闹声越来越大,大家都朝他们望去,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吵什么啊?有什么可吵的啊?瞎胡闹!”临队的校友,大声的朝吵架的人大喊。
“是啊,你们吵什么啊,有什么可吵的啊,不会好好说话啊!”我也附和着校友朝他们喊。
其他人也都劝说着,吵闹声渐渐平息下来。
“我最烦这样的事儿了。为了屁大点事就吵起来了,至于得吗。”校友好像是对我说话呢。
“我也是。这样的人真没素质。有什么可吵的啊?”我对校友说。
“本来他们错了,还不承认!真差劲!”原来是吵架的人提着东西从两队之间挤出来,还一边说着这些话。
“原来是你啊!东西不是领了吗?生什么气啊!”校友截住他,劝说着。“他俩原来认识。”我想。
“不是。是这样,我订的东西好长时间没来了,来好几次都没取到,能不着急吗。”那吵架的人朝校友诉苦说。
“没来就没来,不是有退货吗,退了就是了。多大点事啊。”校友劝说着他。
“他说退货不退积分,我才急的。货来不了,退货还扣积分,你说气不气人。他们还讲不讲理啊。”吵架人依然气呼呼的说。
“你啊,别生气,学学我,遇事不生气,也不着急。生气气坏了身子,得不偿失啊。”校友拍着他的肩膀说。
后边排队的人对校友说:“您往前走。”他让人家排他前头去了。
他依然和吵架的人说话:“多大点事啊,至于大动肝火吗。没来就没来,勤催着点就是了,来了再领。不想要了就退货。不可能不给你退积分。我就遇到过这种事,管理员也说不退积分,我给经理打电话,如数奉还了。多大点事啊。”
“是吗?我也找经理。谢谢了,老哥。”吵架的人和他握手告别。
“你可得好好说,别跟经理着急,着什么急啊,是吧。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吗。”校友扭过身子朝吵架人的背影喊着说。
“我知道了,知道了。再见。”吵架人举手示意,说着话急急的走出了大门。
大厅恢复了正常,一切又按部就班进行。
“瞎吵什么啊。我就不生气。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校友朝我说。
我说:“你脾气好,头脑也清楚,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是的,多大点事啊。你说,他生的什么气,还是思想方法有问题,脾气还不好。但凡两边好好说,这架吵不起来的。”校友认真的说。
我说:“是的。你们认识吧?”
“就是前几天一起取货熟悉的:他上次和排队的人吵架,我给劝开的。这人脾气不好爱生气。有什么可气可吵的啊。我就不明白了。”校友说。
“你不认识我啦?”我问校友。他仔细的看我,我摘掉口罩。“原来是你啊,戴着口罩没看出来。我们是校友,还一起演出过呢。”校友有些兴奋的说。
“对,没错。我们上学时经常一起开会。后来,还在总公司大门口看到你敲大鼓。”我说。
“是啊。好多年不敲鼓了。”校友说。
“为什么?”我问。
“退休了。你也退休了吧?”校友说。
“没错。我也退休了,咱们不是差一届吗。你退休了,还可以参加街道活动啊?可不能闲着。”我对校友说。
我提议他加我微信,他愉快的同意了。我把他拉进我们的文艺演出群。他也欣然应允了。
“我能干什么啊?”他有些后悔的说。“敲大鼓啊。”我说。我看到他眼睛里闪耀出异常的光芒。
我们领了货,他领的是南京的咸水鸭,还有几样蔬菜;我领的是湖南的烤鸭,还有几样蔬菜。看来我们口味差不多相同。我们一起往回走,边走边聊。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学校见面的事儿吗?”我问校友。
“想起来了,我们一起开团支部书记会,你还借我一本书《成语谚语集》呢。”
“没错。这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你还记得。”我夸他记性好。他有些苦笑的摆摆手:“现在不成了,有些退化了。”
“你大鼓敲的好啊。”我称赞他说。
“总公司有大鼓队。退休了就不敲了。”他说。
“我们这个艺术团,有20人的大鼓队,经常参加演出。你可以参加,还可以做艺术指导。”我对他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的脸。
“不敢当。我参加活动,向人家学习呗。”他说。
“你不是会打鼓吗?”我有些不解的问。
“我得熟悉鼓谱。”他说。
“鼓谱?”我不解的问。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就是鼓谱,也可以说是乐谱。”他一边用声音演示一边说。
我似乎明白了。
在经过街道的一处底商时,看到有人在紧张的施工,原来这“突突突、突突突”的响声是从这里传来的。
“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在机器停止作业时,校友指着忙活的工地说。“也有说噪音的。”我说。
我们又走过街区的一处小学校,看到乐队排练。
“有韵律的旋律就是音乐。”我说。他点点头,然后,深沉的说:“其实都是自然声音的律动。”
我忽然觉得:他对敲鼓的认识非常高深莫测了。
我内心有些激动:我庆幸遇到了他,为我们艺术团请来一位了不起的大鼓手。
“万事万物和于自然。”他接着说。
“我们人类要顺其自然。”我接着他的话茬儿说。
“对。”他说:“这是我敲锣打鼓的心得体会。吵架就是乱谱,就是不和谐的声音。
“你是说刚才那人做事忒不靠谱了。是吧。呵呵。”我笑着说。
“哈哈哈。老弟说得对。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谱,就是按照规律做事。”他开心地笑起来。
“哈哈哈,还是欢天喜地过日子好啊。”“好日子要好好过。”我们又开怀大笑起来。“豁达的情怀,乐观的心态。”校友说。我非常赞同:这就是说他自己的话。
“莫生闲气。这还是你上学时,借我的《成语谚语集》书里的一个词,至今,我都记着照着做。”校友是说刚才的事儿。
“我记得:老要猖狂少要稳。现在明白了:少年要虚心学习,老了才有知识经验。”我说。
“人要励志成志,关键要勤奋好学,坚持到底。”校友说。
我非常赞成他的观点。
我们相约去酒店喝酒叙旧,我们有好些好些话可聊,我们是谈得来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