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德磊的头像

李德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8
分享

鞋匠春秋

今天和同事们一起去南张赶了大集,年集上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只是还没有达到小时候的那种身挨身、人挤人的状态。

“老鼠药,药老鼠,药死老鼠有好处;老鼠大,老鼠小,吃到、闻到跑不了……”充电喇叭的叫卖声代替了人工的叫卖。多数的摊位是处于等人的状态,有人也在聊着天,有的是说生意不好做,有的人说购买力下滑等等。只有一位修鞋匠在埋头忙着。他的面前不像过去一样摆放一堆的鞋子,只有少数可数的两双。他的手里正在修补一个皮箱。上次见他时还是四五年前,他和那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帽檐外的头发比原来白了些。

“师傅,在忙着呢。”

“是的,呵呵,过来了。”

他不一定认得我,但他可能知道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些人。

我停下来问:“修鞋和过去有什么变化吗?”

“都讲究美观了,过去是图结实,用料不一样,好鞋用好料,一般的鞋子用普通的。”说着他把修鞋料子展示给我看。“普通鞋用好料也是浪费,现在主要是用绳子上鞋子,也用胶粘补鞋子,再说,现在多数鞋的质量也好了。年轻人很少修鞋,主要是中年建筑工人的鞋子用修。”

“那包容易坏吗?”

“主要是学生的包,在托运的时候或者来回的路上容易出现破损的,不是包缝开裂就是拉手坏的,扔掉可惜,修一下还能用。高级的手包只是有修拉链的。”

“修拉链?克林顿的那种拉链也能修吗?”我笑着问。

“克林顿的拉链是生理学范畴,不是手艺活。”他笑着说。

我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又问:“现在修鞋的人多吗?”

他一直都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边粘胶边说:“不多了,这不,开始修包、修拉链了。”

街头修鞋尚且如此,可见任何一个行当都需要研究和迭代。苦闷、哀怨、坐等,只有街头的风能听到,与人无益。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修鞋需要因品用料,还要积极拓展,不能敝帚自珍,抱守残缺,只有适应市场才不会两手空空,不让宝贵的年华在风中无声地飘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