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去太原参加培训,与学生杨广军偶遇,经他微信联络,我与昔日学生牛艳重新建立起了联系。这宛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开了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
1996年,我在社科中学任教,承担初一年级62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兼任班主任。那年学校对小升初学生扩招,致使学校宿舍出现短缺,许多学生只能选择租住民房,牛艳便是其中一员。一个冬日晚上,我去学生租住的民房检查安全,看到牛艳在炕的一角盘腿端坐,把放在腿上的枕头当作课桌书写作业。屋内寒气袭人,炉火已熄灭多时。同屋的其他学生难耐寒冷,和衣裹被躺在炕上。当我询问炉火熄灭的原因时,牛艳告诉我,房东担心学生安全,下午就把火熄了。屋内如同冰窖,夜晚杯子中接的开水,第二天早上会结成冰。看着牛艳稚气未脱的脸冻得红扑扑的,我心中满是怜惜。后来我与房东多次沟通,请求他把出租屋内的炉火照料好,让租住的学生温暖过冬,牛艳和室友挨冻的问题才有所缓解。语文课上,我有意穿插讲述一些充满力量的励志故事,希望她们能在艰苦的生活里依然心怀希望,坚强地挺过去。
牛艳在班里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她年龄个子虽然小,但是学习成绩出众,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她的字端正有力,就像她本人一样充满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气质。尤其是她的作文,每一篇都有物、有理、有情,成为班内的范文。每次批阅她的作文,我都会忍不住给一个好评,这不仅仅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她那颗努力向上之心的赞许。
当我教到他们初二的时候,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那个班级。但是,牛艳这个小姑娘却一直在我的记忆里留存着。她是一个刚强且有志气的女孩,她的形象总是会在我不经意间浮现于脑海。
太原的培训结束后,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收到牛艳的微信,她约我小聚。她说她专程从太原赶回岚县,就是为了和教她的老师能够坐一坐,互诉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当我应约而去的那一刻,仿佛回到了过去的那些岁月。眼前的牛艳有着学生时候的质朴和纯真,又有着学者的优雅和知性。她笑着告诉我,她至今还保存着我评改过的作文本。那一个个批改的痕迹,一个个圈圈点点,或许在别人看来只是普通的符号,但是对于她来说,那是我留给她最珍贵的一份关注与引导。
参加小聚的学生杨广军告诉我,牛艳现在是山西省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副教授,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等多个头衔。曾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多项荣誉称号;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次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技能大赛上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加全国、全省会计技能大赛,屡获大奖。
看着围坐在餐桌上的几名学生,,我不禁感慨万分。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许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微不足道,真正重要的是,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各位老师的关怀与鼓励成为了他们内心无穷的温暖和力量。就像牛艳一样,即便历经岁月变迁,依然带着那股子倔强与坚强,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最终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牛艳发给的我微信:“索老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块去太原了,后会有期。遇见您,是我人生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您的关怀和鼓励,永远是我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谢谢您!”牛艳的微信名是“乐雪”,我回复给她的是一首自创的古体诗《咏雪》,以致勉励:“纵有冰魂傲骨存,不辞寒瘴砺乾坤。待看玉宇澄清日,尽化甘霖润物新。”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是一次向美而行的遇见。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