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朋友圈时,发现爱好摄影的同学陈健晒了一组小鸟的新图。毛茸茸、肉嘟嘟的小鸟站在同样毛茸茸、软绵绵的苇穗上眺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样子真可爱。
“好漂亮的鸟儿!”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没想到,丈夫看了一眼竟连声大喊:“对对对!就是它!海子里的鸟!”
其实,图中熟悉的六角凉亭,亭下泊着的红白相间的汽艇,辽阔无垠的冰面都已告诉了我,图片的拍摄地就是牧羊海的中心海区,大汉海子。说实在话,牧羊海三大海子中,除了王坝海,其他两个海子我都去过,尤其是面积最大的大汉海子,更是经常光顾,我非常喜欢看这一群群状如麻雀的小水鸟在苇丛中快活地飞来飞去,喜欢听它们脆如银铃的歌声,可是,却从未如此近距离地与这可爱的水精灵面面相对,更没想到,它们竟然如此美丽!
你看,它们尖尖的嘴巴桔黄透亮,背部的羽毛就像滤过一层夕阳,黄里透出温馨的红光,与金黄的芦苇那么和谐融洽。胸前的绒毛白如雪球,头顶上则呈现出大气的银灰,就像戴了一顶钢盔,格外威风帅气。有意思的是,它们双眼下方各有一个滑稽的长条黑三角,像是京戏里面的大花脸。长长的尾巴,像一把利剑,还搭配着黑白条纹呢!
我们下海子最多的时节是夏季。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来到牧羊海,你会发现,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掩映在明艳浓郁的绿色海畔了,渠边,田头,沙丘,无论望向哪里,总能于不经意间看到一只或几只身姿矫健的水鸟自在悠闲地飞来飞去,眨眼间,又会悄然落地,就像天外飞落的仙子,凝神伫立,一动不动。片刻,便轻扇羽翼,缓缓升腾,一声悦耳的清音挑破绿野长空,柔美飘逸的舞姿拂动一角绿染的宁静。
到了海子外围,已是鸟影翩翩,鸟声阵阵了。苇海无边,碧波荡漾,各种各样的水鸟尽情地展示着自己。听那鸣声,高低相和,长短相迎,刚看到苇丛中扑起一只,瞬间便又消失在渺渺苍穹。明明静苇无痕,却又传出悦耳的鸣声。
水道里,有时会看到几只野鸭在蒲草苇林下拨水穿行。被称为“长脖子老等”的青桩最爱独自站在苇端,静静地欣赏风景。
海子深处的明水面上,更是鸟影攒动,聚会一般的热闹:有的“啪啪啪”踏水而起,有的若一叶叶小舟在澄净的水面悠悠漂浮,有的则“哗哗哗”击水而下,飞溅起一朵朵雪白色浪花。
此时,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茫茫碧海中,在葱郁的苇秆间穿梭跳跃的便是这种酷似麻雀的小鸟,“扑棱棱,扑棱棱”,“唧唧,唧唧”,再狡猾的小虫也逃不过它们锐利的眼睛。它们是蒲苇的守护神,蒲苇青青,佑护它们幸福安宁。
前些天,正值三九严寒,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大汉海。
车刚拐上穿海路,就看到了道路两旁忽起忽落的小鸟们蹦蹦跳跳地欢唱着。及至我们停下车,踏冰而上,它们脆如灵泉的清音,便又回荡在宁静的海子上空。四望,金黄金黄的苇浪绵延铺向远方,多少美丽的水鸟,曾在这里留下了年少的芬芳!而今,冰凝苇黄,蒲叶失去了鲜香,天鹅没有犹豫,青桩、鸪顶没有彷徨,野鸭也结对南翔,只剩下这些连名字都没有的小鸟,依旧固守家园,为爱守望!
它们的鸣声吸引了我,然而,我却无法靠近它们。“呼啦啦”,眼瞅着苇丛中飞起一片,还没等脚根落定,便又“扑棱棱”飞进了那边的蒲林。即便它们站在高高的苇尖上一动不动,我也无法看清它们清晰的面容。只好无奈地追随着它们的背影,听它们“唧唧,唧唧”唱歌给我听。
空旷寂寥的冰面上,空气也冰润冷凝,这快乐的水精灵拍翅翻飞,尽情欢鸣!你看它们,或抓住挺拔的苇秆,或倚身如棉的苇穗,要不,干脆来个俯冲,箭一般地窜入茂密的蒲林苇丛,只见蒲叶摇摇,苇叶沙沙有声,却再也寻不到它们娇小可爱的身影。
循着它们清亮甜美的歌声,我们步入了海子深处,记得丈夫说过,小时候,曾在海子里见过各种水鸟的巢,有的又大又圆,像一口大锅,而这种小鸟的巢却又小又精致,拳头般大小,像个水杯,看上去,像是用纤细而光滑结实的丝线缠绕在几根苇秆上的,他很奇怪:居然能建成这么精致温暖的巢!
我多么想看看它们的巢!听说,那些候鸟总是把巢建在离明水面不远的地方,而这些小鸟的家却遍布无边的苇丛。可是,我实在无法走进它们的领地,密密实实的芦苇蒲叶让我寸步难行,我只能远远地隔苇望着它们飞飞停停。
我不知道,它们从多么古老的时光里走来,走过多少春夏秋冬,看过多少雁来雁去,春水凝冰!我只知道,无数个地冻天寒的日子里,它们从未想过离去,苇鸟相依,守护着一份无言的永恒!
久久地凝视着朋友圈这几幅美丽的小鸟图,逐个儿保存到了相册,选出其中一幅放到百度搜索,才知道了它们的学名:文须雀。原来,它们有一个如此清丽雅致的名字却不为人知。
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却没有人不知道,它们是海子里的鸟,世世代代与苇海相伴相生!听,“唧,唧唧……”在这冰天雪地的季节,它们把生命谱成一支欢乐的歌,唱给海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