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草地的头像

青草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2
分享

义和渠,五原人民的母亲河


这个夏天格外热,尤其是大暑小暑时节,真个是“上蒸下煮”!义和渠从五原城区潺潺流过,环五原城13公里的带状公园成了人们避暑的绝佳胜地。

清晨,义和渠为人们送来润心的问候。渠水满满当当,带着喜悦和祝福,一路欢腾!

富民小区西北方,宽阔的富民桥氤氲在馥郁的蔷薇花香里,揭开了早市的喧嚣。各种鲜菜果蔬耀人眼目,吆喝声此起彼伏:“现摘的黄柿子!不沙不甜不要钱!”

“甜玉米,甜玉米!一早现掰的!”

“吊瓜,甜红玉,灯笼红!刚开园的!先尝后买......”

桥下,一渠碧水绕古郡,两行翠柳掩鸣禽!我们从富民桥头走过,沿渠西行。平坦的柏油步堤上,晨起锻炼的人们往来不绝。棕红色长条木椅上总有行人小憩。

南望,居民楼鳞次栉比。二十多年前,那里是我们的平房所在地。茶余饭后,房后的义和渠是乡亲们最常来的地方,我们也不例外。冬天,孩子们在这里滑冰车,抽陀螺;夏天,就连狗狗们也“扑通扑通”跳进水中撒个欢。春来堤畔青草绿,秋到满河黄叶船!一年四季,义和渠变幻着多彩的美丽。女儿三四岁那年夏天,义和渠开始砌衬整修,那段时间,我们照例带着女儿来渠边散步,渠挖得又宽又深,挖出来的土连成了一道起伏的山丘。

有一次,丈夫带着女儿玩爬山的游戏。先是俩人一起下到渠底,然后丈夫独自上岸:“来,爬上来就胜利了!”女儿费力地爬上来几步就又出溜下去了,反复了几次,撇着嘴,泪眼巴叉地朝上望着。

“加油!”丈夫为女儿鼓劲儿。女儿趴在渠坡上手脚并用,滚得满身都是土,终于“呼哧呼哧”登上了“山顶”!“胜利喽!”丈夫高兴地把女儿举了起来!“格格格……”,女儿兴奋得笑个不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已经上班了,每次回来总要到这渠边走一走,看一看。儿时爬大渠的往事成了百讲不厌的经典。

十来分钟的时间,就已看到前边西大桥上穿梭不停的车辆了。义和渠右侧堤岸旁是一个美丽的小广场,沿堤而下,广场上洁净明亮,蜂舞蝶戏,鲜花送香,曲桥流水,翘角红廊!廊下立柱边,小桥雕栏上,棕木栈道旁,处处都有行人驻足留影。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围在一起吹拉弹唱,有的扶栏远眺。桥下,参差叶盘油油绿,出水莲灯冉冉红!

湖边,一个古色古香的歇山建筑翘角飞檐,若鹰击长空!这是掩映在亮红翠绿中的五原水利博物馆。而这个广场则是义和渠景观带中的河神公园北部景区。

西南望,林梢云影间的河神雕像依稀可见。路过西大桥,我们沿渠南行,由北堤而下,步入一条袅娜西去的小路。小路两边绿草如茵,金灿灿的苦菜花星星点点。河神公园主题雕塑广场豁然而现!开阔的广场正中,高达二十四米的河神雕像巍立云端!雕像顶部,治水英雄左手执一耒耜,右手轻挥,俯瞰着河套大地,也福佑着这片土地上的民众。盘云附龙的高大立柱是历代治水精神的丰碑,五条汉白玉龙围成一个圆,口中喷射着不竭的水流,福泽五方!五龙所向,五个梯形台基围成了最早的五个原所福地。每个台基上都有一组汉白玉石雕,人物形象丰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在这里辟田,造屋,繁衍生息与耕作的历史瞬间!

轻轻地,我们走过他们身边!仿佛正有悠扬的歌声传唱着历史的绵长悠远:“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

大渠南北绿树葱茏,房舍掩映,北边的农田金波浩淼,连绵无边!飘飘而至的麦香中,似乎又见到了糜米如浪花翻卷在时光的岸!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皇汉武就在这里屯垦戍边,开渠引灌,糜米香漫阴山前!北魏、隋、唐也相继在这里大规模开发水利,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交融,彩绘着黄河岸边温情的画卷!清康熙年间,好些内地民众走西口进蒙地垦殖,春去秋回,奔波如迁徙之雁。直到清朝末年,北方晋、陕、绥、冀多省大旱无收,再加上清朝“蒙地放垦”与“移民实边”政策的彻底放开,更是使得内地民众成群结队地涌入后套!地商竞相在这里开渠垦田。1881年,地商王同春靠一己之财力,组织民众从黄河直接开口引水,利用了哈拉格尔河、张老居壕、奔巴图河等3个天然壕沟,开挖了这条泽润河套腹地的大渠,“义和渠”。从此,黄河水把丰收带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买好马到锦绣堂,买好东西到隆兴长”,漫步义和渠畔,仿佛又听到了这句民谚在耳边一声声回响!仿佛又看到大大小小的商船满载着货物进进出出,连通着包头、宁夏等地。义和渠桥头车辆不绝,驼铃悠扬!桥下,商船往来如梭,隆兴长声名远播,富甲一方!

后来,国民政府将五原县行政中心也迁了来,今日五原县政府所在地,隆兴昌镇的称谓在时光里永远芬芳!

行进间,又一座新起的大桥,刘四拉桥横接义和渠两岸。桥上,车辆来往不断,附近的刘四拉村是枕着义和渠的涛声走来的,一个半世纪光阴荏苒,刘四拉新村成了内蒙古民隆五原黄柿子产业基地。浅蓝色的大棚从树林间显露出来,与这湍湍而下的义和渠一起,谱写着五原新时代的农业科技新篇!

大桥对岸,五原印巷文旅园青砖白墙,黛瓦红檐,义和渠的水花在古郡大地诗绘岁月的璀璨!湖水悠悠苇草青,古郡诗词两千年!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110国道跟前。宽阔的110国道跨河而过,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川流不息!国道大桥之上,“义和渠”三个金光大字高高闪耀在数道凌空而列的银色飞链之间,金黄的字体,红色的“船帆”,整个造型就像从历史中驶出的一艘巨轮,浴着时代的光芒披波向前!

国道南边的路口处,由五原县人民政府塑立的王同春纪念碑静然端坐,一方阴山石默默地守护着时光深处的五原!

南望,义和渠正浴着喷薄的朝阳滔滔而来!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们曾沿渠南行,溯源而上。全程砌衬的义和渠浴着秋日的金阳,如一条舒展的卧龙,那么温驯,那么娴静!两边的农田里葵海茫茫,硕大的葵盘铺叙着“葵都”又一季丰收的诗行!玉米林浩瀚无边,喜庆的高粱红流溢着幸福的酒香!

渠坡上,隔不远就能看到一个闸门,田头的大小渠沟宛如条条律动的脉搏。一座座桥梁或窄或宽,连接着东西两岸,一辆辆农用车奔突往返。葱葱郁郁的庄稼林里,不时露出村舍一角,树儿圪堵,赵德圪卜,红赛村,刘金虎圪旦……一个个古朴的小村庄带着时代的烙印陪伴在义和渠的身边!

嗅着丰收的气息,我们傍着义和渠左拐右折。过了第一节制闸之后,渠道折向西南,水面豁然开阔,水鸟翻飞,枳笈飘摇,蓬松的哈莫儿静静地描画着岁月的厚重古老。

远远的,只见车辆穿梭如燕,一列火车乘云而来!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包银高铁如三条飞龙横亘在义和渠上空!义和渠的水波变奏着时代的强音,歌唱着世纪华年!

伴着滔滔水声,听着萧萧车鸣,我们来到了义和渠的源头,二黄河四闸,即总干渠第四分水枢纽。几座闸门跨河而列,由北向南分别是义和渠,通济渠,长塔渠和华惠渠四座进水闸,以及一座泄水闸。

那天,恰值义和渠开闸引水,“轰,哗……”涛声阵阵,若闷雷滚滚,飓风过境!涛涌浪飞,向着北面,五原大地滔滔而去!

西边,二黄河波光粼粼,鸟飞云翔!

四闸桥头,我们巧遇一位慈祥的老人。老人家个子不高,总是笑眯眯的,“最北边的是义和渠,旁边那个是老郭渠!现在叫通济渠。”

“噢,这就是老郭渠?”我和丈夫几乎同时应和道,老郭渠居然在这里!

老郭渠,原名短辫子渠,1874年,时任地商郭大义“渠头”的王同春接受了郭大义的委任,全面负责多次淤堵的短辫子渠的疏浚和改造工程。经王同春改造后的渠道“高不病旱,卑不病涝”,“耕者数百户,咸获其利。”

七年后,王同春脱离了郭大义,独自开渠创业,先后独资开凿了义和渠,沙河渠,丰济渠,与人合作开挖了刚济渠和新皂火渠,加上指导开挖的通济渠,长济渠,塔布渠,河套大地八大干渠交错纵横,一派生机盎然!

“南边的华惠渠是前旗的。”老人娓娓而谈,“长塔渠往下走十来里就分成长济渠和塔布渠了。”原来老人家是附近三合成村的,是听着义和渠的歌声长大的,难怪说起老渠的故事如数家珍。

“走,咱们去看能不能找到义和渠通往黄河的故道。”丈夫说着便朝二黄河南边走去。我也跟了过去。

“看,这好像是条老渠道。”丈夫指着二黄河南边农田的田堰说,“你看,像是渠壕的样子。”

田边树下坑洼不平,已经被填埋的河道时断时续,渐渐的,淹没在茫茫的庄稼林里。

看看老人还在桥头,我们赶紧走过去询问,老人家笑着点了点头,边指边说:“对,那就是义和渠老渠道。从锦绣堂村的堂口过,最少还得七八里才能接上黄河口子……”

老人手指的西南方,翠色滚滚,金葵荡漾,黄河就在那里弹响了河套大地的斑斓乐章!一百多年前,黄河却摇摆不定,恣肆泛滥,各大干渠都从黄河直接开口,河套人民因取水用水问题困扰不堪!“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漫滩!耕地年年变,荒草长满田!”。年年开河之际,人们都得踏着冰凌,忍着刺骨的寒冷“捞渠口”,清理上年秋天封堵渠口的麦草和石料,疏浚淤泥积沙。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才真正成了一条为人民造福的幸福河!1959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

十八孔大闸锁蛟龙,“几”字弯头听古筝!万里黄河第一闸,戮力同心守安宁!

总干渠二黄河也开始同步开挖!数万河套儿女踏步寒冷刺骨的冰凌,靠着铁锹,箩头和手推车这些最简陋原始的工具,用青春和热血点燃了那个冬!

西起磴口三盛公,东至包头市东郊三湖河,绵延230公里之长的输水大动脉,总干渠二黄河横贯河套,与黄河母亲一起并肩阔步,蜿蜒前行!长龙一舞八百里,天赋河套地生情!三盛公水利枢纽和总干渠的全线竣工彻底根除了黄河水患,圆了河套灌区“一首制”的梦……

“义和渠里有鱼吗?”时隔两年,我依旧记着丈夫与老人那一次暖心的攀谈。

“现在不多了。我年轻那会儿可多了。20来岁那会儿,我常来义和渠逮鱼,赶上开闸放水,一网下去能捞20多斤黄河鲤鱼……”老人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望着滚滚而下的义和渠,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昨天!

义和渠,走过一百四十多个春夏秋冬,滋养着广袤无垠的沃土肥田!由二黄河第四分水枢纽引水而去,一路北上,一路欢唱!三合成,南牛犋,东生地,宝德素,董有万圪旦,王善圪堵……多少村庄,啜饮着义和渠甜美的乳汁壮大成长!孟王栓海子,苇青水碧,鸟飞鱼翔!多少田野,绿波荡漾!多少故事,在义和渠的柔波里沉淀,激扬!流吧,流吧,流过五原誓师广场仿古人行桥,雄浑的军歌穿越了时空,依旧在水波里嘹亮!流向乌拉特中旗,哺育着德令山镇和牧羊海牧场!流过乌拉特前旗,由苏独仑奔向辽阔的乌梁素海,浩浩荡荡81公里,欢快地流淌,流淌……

两年后的这个清晨,微风轻拂,我们站在义和渠的身旁,望东南,鸿雁湖金波潋滟,与五原印巷隔着110国道,咫尺相望!蒲叶依依舞晨风,荷花亭亭满湖红!塞外古郡水乡美,霞衣霓裳雁双双!

义和渠,五原人民的母亲河,带着温馨和祝福,带着丰收和希望,一路流淌,流淌!流过岁月沧桑,流向美丽辉煌的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