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一生乖舛,因恶病缠身,一直瘦削无力,气血不足,饱经风霜,行将就木。数次命悬垂危,一生坎坷命,几结霜雪折。母亲虽然很想学知识,因为家贫,没有机会上学,大字不识几个,父亲是一名船夫摆渡者,每天接送河边两端来返的学生、百姓。23岁就嫁于父亲,身体一直不济,恶病缠身,数次几经垂危,八年来,吃尽苦头。
母亲,生下我妹俩。每天接送河边两端来返的学生百姓。兄妹俩托由隔壁的叔母照看......每天要给父亲做饭,家里种着一亩三分地,养着鸡鸭猪鱼和种了一些蔬菜,为了生计变现,常年往返家里,无暇照看我妹俩。
家里一贫如洗,家有两间茅土屋,没有电,煤油灯数盏,大门破旧。生下我哥几天不到,夭折已回天乏术,剩下我和妹妹。每天要给父亲做饭,家里种着一亩三分地,养着猪鸭鸡鱼和种了一些蔬菜,为了生计好变现,常年奔波往返家里,多数不回,生活破旧的小船内,无暇照看我妹俩,那年我四岁,妹妹三岁,多年生活在只有两间茅土屋家里,时常风来吱吱作响,屋檐漏雨常被浇淋身上,兄妹俩由隔壁的叔母照看着......实无办法,真是难行能行.......
自打记事起,我四岁炒豆,五岁骑车,六岁捡废品挣学费,直到初中毕业。数年来,在垃圾堆淘了不少文人古籍、字画墨宝,喜独自一人关门读书,这为后来的语文打下坚实基础。每天凌晨五点,准时起床割鱼草喂家里的三口鱼塘,喂鸡鸭,做早饭、读书上学、放学劳作。内向自傲孤僻的性格导致不喜同龄人的的同学一起玩,很是早熟......到了晚上,母亲时不定期回来查看我俩生活,学习上帮不上忙,每每想起母亲的教导,“为人要正,有志气、争口气,一定要多读书,学本事,做有用的人......”这是我的慈母对我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常常萦绕耳旁。严父的“放养”方式是在家规的原则范围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不可逾越“圈圈”。这是古法传统的智慧教育。真是严于律己,受用不尽。
转眼33年过去了,八年未归的我电话,得知爷爷去世,命我速归。马不停蹄的从外省赶回至家中吊唁,父母亲戚齐聚一堂,一切人都老了,小孩大了,父母已是两边鬓白,皱纹紧褶,双目无神,满是白发。母子俩紧紧搂抱一起,顷刻间,似有千言万语,似如刀绞,扎心入髓,隐隐作痛。热泪从眼角按耐不住,顿时倾泻而下,泪流不止,看不清父亲的脸颊,只有那熟悉又陌生的背影。晚饭后,家人叙述着现在、过去的生活的点点滴滴。话多至深夜。料理爷爷后事,而后数周,一直陪伴家人和子女。
这天,我去看望叔母家,叔母对我讲述一段母亲的往事。说“你母亲年轻时,为家非常卖力,病魔缠身,旧病复发,时常晕倒,是苦命人。常常会因没吃的,跑去五里地隔壁邻里借油米都给你们兄妹先吃,节衣缩食。小时候你经常发烧,你母亲一直背你去镇上12里地去看病,为了8元看病钱,赊账就医,穷到这个地步......,还有一次,见你被一头疯牛追赶,牛角把你抛掷五六米,了无血色,血流不止,也是你的母亲第一时间把你背去医院止血抢救......叔母一口气说了许多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事例,时常晕倒、求人,运气好时,我碰到就把她背回家,这样的情况就有四五次,你母亲劳苦一生挺不容易.....。”叔母叙述着尘封往事,落寞伤感,感慨万千.....叔母,今年96岁了,身体还算健朗,告别时,我买了牛奶钙片和一些气血补品给她。回家的路上跌跌撞撞,思绪万分........
在那个贫穷且吃不饱的年代,当时的人们,生活是何等的坚韧、煎熬、洗礼、磨砺。很多时候,命运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亦渺小的微不足道,同时也练就了人们的钢筋铁骨般的意志和过硬的生存本事。
父母已老,劳苦一生,我亦渐老,岁月的流逝,青春一去不复返,看着亲人一个个无情地被年华吞噬得越走越远,逝去的是曾经那些刻骨铭心的朴实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