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清明祭扫
傅耀民
每到清明节,首先想到祭扫烈士墓。
记得从小学起,学校都要组织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那天,我们手里拿着自制的白花和雪柳,排着队来到烈士墓前,烈士墓已经添了新土,大家在暮春的风中肃立,听烈士家人或者烈士战友讲述烈士的战斗历程。而从此我们知道:红旗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年一年,通过祭扫烈士墓,在我们内心深深地烙上了红色印记,并激发了我们珍惜美好生活,立志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高三那年清明节,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祭扫,也是一次特别的祭扫。
那是备战高考的异常紧张时期。当时,我们是里仁中学改为三年制后的首届高三毕业班,共有一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由于之前学校高考成绩一直不理想,全校上下对这届学生期望值非常高,同学们也都铆足劲刻苦学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校园熄灯了,自己点上油灯或者蜡烛继续学,有的同学甚至住到教室,夜里学到凌晨一两点,天没亮又已起床。在高强度备考氛围里,有的同学出现精神焦虑,有的头痛失眠,有的生理失调鼻子流血,教室的气氛显得沉重怪异。
这时,我们班有人提议清明节走出教室,去祭扫烈士墓。团支部书记丁友国、班长庄知业、体委丁必全等商量,倡议全班到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得到部分同学响应。他们向班主任张远安老师报告了这个想法。张老师认为现在是争分夺秒复习迎考阶段,到刘老庄来回至少1天时间,耽误不起。但同学们认为,高考前祭扫烈士墓,既是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统一思想,为高考誓师壮行。另外,走出书斋,亲近大自然,也是紧张学习的一种调节。
张老师心动了,迅速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很快拍板同意,并且明确高三3个班和高二年级同学统一前往。
从里仁到刘老庄有30公里的路程,那时学校租不到也租不起大巴车。大家统一骑自行车前往,还有部分骑不了自行车的,学校租了两辆手扶拖拉机把他们拉上。临行之前,张老师把我和陈杰叫到一边,让我们去了以后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回来后每人写一篇瞻仰烈士陵园的观后感交上去。并强调,这是学校交给我们文科班的任务,一定要认真对待。
我没有自行车,家在里仁的张勇主动帮我借了一辆,我和同样没有自行车的史晖结伴骑行。出发以后,庄知业、丁必全等身体素质好的同学骑在最前面,我们作为第二方阵紧跟在后,再后面是老师们陪护着的女同学,拖拉机跟在最后。
从教室、宿舍、食堂这三点一线生活中走出来,突然发现天空那么高远,空气那么清新,风儿吹在脸上那么舒适惬意。抬眼望去,路旁是碧绿的麦苗、金黄的菜花和一排排嫩芽初上的高高矮矮的树木。田野里,人们在自家责任田里喷药、施肥、打制棉花营养钵,两个姑娘抬着水桶吃力地向河岸攀爬,一位老农把棉袄披在肩上,牵着水牛缓步走在田埂上......这田园诗般的画面令我们无比激动,大家非常开心,脚底的自行车蹬得比任何时候都轻松痛快。
那天不是烈士纪念馆开放日,但之前学校已经作了联系,陵园安排人员专门开放接待,并给我们作了全程讲解。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纪念资料,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各级政府、单位以及个人敬送的挽联、诗词等。通过现场讲解,我们了解了那场面对数倍于我的日寇,八十二勇士坚守阵地,浴血苦战,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惨烈战斗,在场的我们,无不为革命先烈不畏强敌、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深深感动。我拿着本子不停地抄录着革命前辈、各级领导及社会名流的题词、题诗、挽联等。最后,带队老师召集我们在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举行集体祭奠,号召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那次刘老庄烈士陵园的祭扫活动,对于我们86届里仁中学全体高三同学来讲,既是一次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也是备战高考的思想动员,大家普遍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回来后,我们调整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复习迎考。我还把摘录的一首题诗,用钢笔抄写在从陵园带回的一枚广玉兰叶片上,并封上蜡烛油保存在笔记本里。
那年高考,我们班史晖同学被苏州大学中文系录取,实现了里仁中学高考本科零的突破,考取大专人数也创历史新高。这样的高考成绩,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的一所普通农村三流中学来讲,确实来之不易。多年以后,我在泗阳中学遇到陈从仁老师,当年他是我们里仁中学教导主任,他动情地说:你们那届高三,是值得写入里中校史的!后来,每当我拿出那枚采自八十二烈士陵园的广玉兰叶片,每当我读到叶片上歌颂英雄的题诗,我就会想起那年走出课堂、驱车30公里的清明祭扫;想起那段笑对清贫生活、立志读书报国的青葱岁月;想起那群胸怀万丈豪情、勇于逐梦未来的同学少年。
2020年元旦,我们部分里仁中学86届高中同学再聚首时,大家非常激动,拉着手在一起畅谈起当年怀揣梦想的意气风发,只争朝夕的刻苦求学,崇尚英雄的家国情怀,以苦为乐的笃定自信。自然而然,大家谈到了高考前集体祭奠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往事,原来,在同学们的心底,都把那次清明祭扫当成我们高中生活最重要的一课。毕业后,大家带着这份记忆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考上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都活出了各自的人生精彩。当年的团支书丁友国,通过自学考取宿迁市公安局,2018年秋,执行任务时在追逐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因公牺牲,被授予革命烈士和一级英模的荣誉称号,是我们同学的骄傲。其他同学,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业务尖兵,有的创业有成,有的教子有方......回望走过的路,即使多有艰辛曲折,但从未迷失自己,因为我们生命的底色早已融进了鲜红的印记!
难忘的,那年的清明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