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是中国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就五色石补好天空,万物才得以安居。女娲堪称中华民族的母亲,其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新时代的“女娲”,她补的是孤困儿童的天。她是一位心怀大爱的企业家,甘愿成为孤困儿童的母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孤”,一路脚步铿锵,在圆梦之路上渐行渐远。
乐善好施,巾帼英雄
2月25日,宿迁市青年作家协会组织乡镇采风行,目的地是江苏弘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早上九点,我们一行人在市民防局门口集合,随后乘车前往位于宿豫区新庄镇的企业所在地。
车子一路向东,大约半小时后顺利抵达。下车后,“江苏弘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走进大门,一位身穿白色羽绒服的优雅女士正满面笑容地在办公楼下迎接我们。协会的李主编介绍说,她就是今天我们要走访的弘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宿迁市手牵手关爱儿童志愿服务中心”创始人周咸材。
周总的大名,我几年前就从文友韩海涛老师那里听说过。韩老师夫妇都是周总手牵手关爱儿童团队的成员,每周休息日,他们都会前往不止一个孤困儿童之家给孩子们上课。从韩老师口中,我第一次得知周总是孤困儿童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后来在来龙孤困儿童之家,我亲眼看到了那些受助孩子和家人脸上灿烂如花的笑容。
周总出生于1966年,属马。都说万马奔腾,周总一个人的世界,同样奔腾不息。她的故事在宿迁广为流传,她的爱心奉献,感天动地。她一直乐善好施,如今身为市妇联常委的她,堪称巾帼英雄。
爱水长流,生生不息
周总说,她家原来在骆马湖的三长,后来骆马湖大移民,举家搬迁到曹集。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吃的稀饭稀得能照见人影,米粒都粒粒可数。即便如此,只要家门口来了要饭的人,母亲总会拿起碗,盛上有大米的饭递出去,因为母亲说,她最见不得别人受苦。母亲的话,如同涓涓细流,点点滴滴流入女儿的心里。日积月累,她的心里也满是爱,几十年如一日,爱水长流,从未断流,从未枯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朴实无华的母亲,用一言一行教会她为何爱、怎样爱。生活虽苦,但善良的母亲,硬是让苦涩的日子生出丝丝缕缕的甜。就像母亲把苦得不能再苦的野菜,挖回家后放在对窝子里一点点捣烂,挤掉苦汁,吃起来就不那么难以下咽了,日子也就不觉得有多苦了。她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爱与乐观。母亲是她一生的榜样,母亲的无私与善良是她心底爱的源泉,滴答作响,汩汩流淌。
多舛人生,不屈不挠
2000年,周总的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人,第二天就阴阳两隔,这让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悲痛欲绝。但周总不能倒下,那时她才三十出头,还有两个十多岁的儿子,以及岌岌可危的企业。她必须站直,绝不允许自己倒下。
当她顽强地重新站起来,老天似乎仍未放过她。短短几年后的2008年,当举国欢庆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她被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癌。人们历来谈癌色变,她一个柔弱女子又怎能例外!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时再多的眼泪,都冲刷不掉她内心来自四面八方的疼痛。然而面对恶疾,她竟忘记了死亡的可怕,只是感慨:“再给我四五年时间,我想重新活一次!”好人一生平安,苍天有眼,最终手术成功。术后的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一直热爱的公益事业中。
坚守诚信,艰苦创业
1994年,28岁的周咸材被任命为宿迁市曹集乡第二织布厂厂长。当时的工厂杂草丛生、设备老旧,负债累累。她向大家郑重承诺,任何时候都不拖欠工人工资。随后,她开始四处筹资维持工厂运转,最终带领工厂走出困境。1998年企业改制,她举债40余万元买下工厂,更名为宿迁市衡寰纺织涂塑有限公司。
生活给予她最严苛的考验。短短两年后,家庭遭遇变故,企业又面临供应商催债危机。面对巨额债务,周咸材郑重承诺“只要我活着,绝不欠一分钱”。她以“一口唾沫一个钉”为信条,通过高息借贷、节衣缩食等方式,坚持按时发放员工工资、偿还债务,甚至主动向客户告知次品问题。黑龙江卡蒙雷蓬布厂会记得,因误发两匹次品布,周咸材主动告知客户并承担风险,也因此赢得了可贵的信任,最终获得了长期合作的机会。2007年,她终于还清所有外债。后来,在合作商陆志良困难时,她还伸出援手,提前支付预付款助其渡过难关。
周总深知质量是工厂的生命,在质量把控上,她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她始终坚持“产品只有正品与次品”,即便客户提出低价购买次品布,她也坚决不同意,坚持作废处理。曾经为争取客户信任,她亲自与员工奋战三天三夜,赶制无瑕疵产品。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终于起死回生,走出低谷,公司名称变更为弘润纺织,年产值达5000万元,产品广泛用于矿井、军事等领域。2021年,公司搬迁至新庄镇工业园区。从濒临倒闭到行业标杆,周总付出了无数汗水与泪水,如今谈及往日艰辛,她却显得漫不经心、云淡风轻。
她的努力、拼搏与坚持,大家有目共睹。她和她的企业获得了数不胜数的荣誉。走进公司大门,办公楼一楼的墙上挂满了奖牌,“宿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明星企业”“十佳创新型企业”“优秀爱心企业” 等,不胜枚举。但周总把这些都当作过往,当作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面对未来,周总表示,将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乐于奉献,大爱无疆
自企业创办以来,周咸材就每年定期资助曹集、新庄、耿车等多个小学的贫困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改善生活条件。母亲与生俱来的善和爱,深深根植在周总的基因里,她将母亲的爱发扬光大。公司走上正轨,开始盈利后,她富不忘本,一心想着回馈社会。
一年又一年,周总扶危济困,多次捐款。在她看来,钱乃身外之物。她原名咸彩,总觉得别扭,便在熟人帮助下,到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咸材,材料的“材”,她宁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材料。在她的潜意识里,人生在世,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便对自己的儿子,她也认为,如果儿子不成才,给再多钱也无用;若儿子成了才,根本不需要给钱。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儿子们不仅理解她,行动上也积极向母亲学习。在公司办公楼的三楼,摆放着他们母子仨的奖状。一个优秀的母亲,培养出两个同样优秀的儿子,不得不说,他们的大爱,已融入血液。
企业稳定后,周咸材开始长期资助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学生,关爱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她每年坚持到乡福利院看望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物资和精神慰藉。看到孤困儿童,她的内心就无比心疼。为此,她创立了“宿迁市手牵手关爱儿童志愿服务中心”,为孤困儿童一一建立个人档案,进行长期帮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宿迁无孤、中国无孤、世界无孤。那首《天下无孤》的歌,感人肺腑。
我首次听到“天下无孤”的誓言,是从韩海涛老师那里。当时听闻此言,我的内心极为震撼。
因病致贫在农村并不少见,周咸材主动帮扶一些癌症患者家庭,宿迁市大兴镇桃园村村民张春丽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张春丽的丈夫患脑瘤需长期化疗,周咸材每两个月就去探望一次,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帮他们装修房屋,和儿子一起为他们家打扫卫生,给予精神鼓励,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公司的宣传室内,墙上的照片记录着这些感人故事,令人动容。
2019年,周咸材成立“德爱救助基金”,并在扶贫日当天为困境儿童捐赠10万元,专项用于教育、医疗等帮扶项目。
她坦言更乐于帮助那些爱心组织,为宿迁市见义勇为基金、黄河水上救援队、自闭症大龄机构等多个领域捐款捐物。她回忆起为宿迁黄河水上救援队购买水下定位仪的事情。那时她经济并不宽裕,甚至相当拮据,但听说有了水下定位仪能大大提高救人几率,她还是咬咬牙,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价值两万多元的定位仪。
周总就是这样的人,只要别人需要,她总是不计成本,倾情相助。她颇为动情地讲起一次出差途中的经历,因经费有限,她晚饭只花了七元钱,可遇到没钱买票回家的求助者,她还是掏出了口袋里所有的钱,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平时,周总不仅资助孤儿,还把目光投向单亲家庭、残疾人士等困难群体。她长期承担残疾村民程立体孙子的学费,直至孩子大学毕业。
周总自身的患病经历,让她更加关注癌症患者群体。她担任宿迁市宿豫区防癌抗癌康复协会名誉副会长,不仅捐款支持癌症患者,还亲自走访患者家庭,给予心理支持。仅这一项,她个人累计捐款就超过百万元。
关注特殊群体,传递社会温暖,已成为周总的日常。她长期帮扶残障儿童、留守儿童和环卫工人,通过捐款和物资捐赠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她不仅捐款捐物,还通过带动就业助力脱贫与乡村振兴。她的企业吸纳并培训300余名留守妇女,带动近百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职工平均工资达8000元,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在乡村道路建设中,她也慷慨解囊,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未来愿景,满心期待
周咸材将诚信与公益精神融入家庭教育,其子蔡易寰也表示将传承母亲的精神。
在与市青年作协采风团座谈,展望未来时,周总表示,她希望有一块地,给一老一少建个温馨的家。说到孩子,她想起自己的孙子。作为奶奶,她满怀慈爱,却从未陪孩子好好玩过一次,也无暇给孩子挑选一件衣服,为此她深感愧疚。说到动情处,她一度哽咽,泪如雨下,在场的人也不禁红了眼眶,潸然泪下。
说到敬老院,她提起自己的婆婆。尽管丈夫已不在人世,但作为儿媳,她在婆婆有生之年,常去敬老院为婆婆擦擦洗洗,令人感动。
至于她自己,她根本不在乎名和利。她期待更多人加入爱心团队,成为志愿者。尽管她的团队已发展到728名志愿者,帮扶了数千人,但她仍觉得远远不够。她呼吁更多人参与到爱心事业中来。
时代呼唤,爱心传递
周咸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体现了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她的经历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坚守诚信,在成功后回馈社会。
我们的时代,正需要周总这样的爱心人士,因为爱需要传承,需要传递,需要接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宿迁著名诗人周永文在参观厂房后,满怀深情地写道:“她工厂的织布机/不是最先进的/但她心灵的金梭银梭/是爱心世界最闪亮的/她织出来的丝布/不是同行业里最珍贵的/但她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人世间最温暖的!”
她不仅是纺织厂的纺织人,更是天上的织女,是一位情薄云天的仙女。她“织出来的是一条关爱和救助孤困儿童的丝绸之路/缝补人生的裂缝。”在诗人眼中,她的付出“是一次次舍生忘死的冲锋”!
周咸材的助人事迹,不仅体现了企业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感,更展现了“穷时不忘志气,富了回报他人”的精神境界。她的善举覆盖教育、医疗、扶贫、助残等多个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公益理念。
走进大爱周咸材的世界,你,还能无动于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