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祝田的头像

孙祝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5
分享

秦台岁月流转中精神的托付与守望

在鲁北大地的版图上,滨州惠民县的大桑镇西北角,是阳信县秦家村。村后西北方向,就是省级保护的秦台遗址,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默默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信仰的传承。

早年初次听闻秦台,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一位当地的老人缓缓讲述着它的过往。那语气中,满是敬畏与眷恋,仿佛秦台不是一处遗址,而是一位相知多年的老友。从那一刻起,秦台便在我心中种下了神奇的种子。

当我真正站在秦台面前,眼前的景象与我想象中的略有不同。它没有巍峨的身姿,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一座略显古朴的土台,安静地伫立在天地之间。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四周被岁月的痕迹所包裹。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看似平凡的土台,却有着不平凡的过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逢春节前后,秦台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人流车流往来不绝,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朝拜。那些来自远方的人们,有的穿越千里,跨越省域,只为了在秦台献上一份虔诚的敬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更有鲜为人知的是,据考古发现,这里曾出土过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却有1.5米左右。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遗物,宛如时光的使者,将我们带回那个遥远的时代。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商周时期这片土地上的繁华与烟火。秦台,就像是一座历史的宝库,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秘密。

基于几十年了解和对乡土的情感,多年前我曾为之写一七律《秦台风华》——

商周遗迹立桑乡,岁月苍茫诉旧章。

狐魅传奇千载绕,梁王轶事百般藏。

祭台香火祈新愿,夯土残垣忆古芳。

寂寞秦情终未老,挥扬信仰韵悠长。

当下的秦台,宛如一个热闹的小集市,更像一个为期较长的庙会。每年的节前,直到过了元宵节,只要不是非常特别的天气,每天都有红色、黑色、白色各种轿车,远远地停在台子南北两面。大小的三轮车、四轮货车,满载着红艳映天的纸马,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源源不断地涌来。在走进秦台的公路道口两边,摆满了卖纸马香火、烧纸供品,以及小孩子小玩具的小商贩。他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份烟火气息。

在台子的东南角,登台的入口处,更是热闹非凡。每天都有香火买卖,还有给孩子买吃喝、少儿小玩意儿的生意。更多的人,带着烟酒、香火。他们把自己早就定制好的纸马,一字儿朝南排开。同来的男人们,神情庄重地去点燃纸马,燃放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是在向狐仙老爷诉说着人们的心愿。女人们则找到供养的地方,摆开酒水供果,燃起烧纸祈愿,磕头礼拜。她们的动作轻柔而虔诚,每一个眼神中都饱含着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是啊,秦台,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座承载着信仰与传说的“圣地”。早年间,这里流传着许多狐仙与附近村庄的故事。那些故事,或奇幻,或温馨,在岁月的长河中口口相传,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一抹神秘色彩。据说,狐仙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庇佑着村民,让他们免受灾害,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对狐仙的信仰,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不知始于何时,始于何人,始于何事,这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却就这样延续了下来。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人们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对生活的寄托。无论是往年如意顺遂的告慰,还是生活压力的释放,又或是新年打拼创富的愿景,都在这袅袅的香火中,得到了认定和寄托。

台子东边,通北灌南的长路,来往不息的车流人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画面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希望,也有迷茫。但无论怎样,人们都在这里找到了前行的力量。那些曾经的忧怨,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渐渐消散。留下的,只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秦台,这座建筑在遗址上的古墓,夯土层明显,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关于它的传说,纷纭复杂。一曰:商丘冢,二曰:梁王冢。两千多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秦台在寂寞中逐渐荒芜,几乎为人所遗忘。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狐獾生存的乐园,台中隐藏着大小不等、幽深黑暗的洞穴。这些洞穴,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再次来到秦台。月光如水,洒在秦台的每一寸土地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银纱。此时的秦台,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显得格外宁静。我静静地坐在土台上,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夜虫的低语。思绪,也随着这柔和的月光,飘向了远方。

我仿佛看到了商周时期,这片土地上的繁华景象。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陶鬲中煮着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灰陶罐里储存着的粮食,是人们一年的希望。粗把豆,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陶纺轮,见证了女人们的勤劳与智慧。石镰,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收割着丰收的喜悦。

我又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秦台刚刚建成时的辉煌。那高大的土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地标。商丘冢,梁王冢,无论它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都承载着一段段历史的记忆。恍惚间,甚至都会有,能够与聊斋的蒲松龄先生隔空对话的感觉。岁月的风雨,侵蚀着它的身躯,但它依然坚强地屹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渐渐地,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看着眼前的秦台,心中满是感慨。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信仰的守护者,更是这方水土上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过去的影子,也可以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秦台遗址的香火,依旧在风中摇曳。它点燃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狐仙的敬仰,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每一次的祭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祈愿,都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秦台将继续守望岁月,传承信仰。它的故事,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对秦台的眷恋,继续诗旅人生。因为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秦台的那缕香火,都将永远在我心中燃烧。

2025.2.4浴阳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