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日光温柔地将世界平分,也恰是我结束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六年工作生涯,调回故乡——云南省镇雄县罗坎镇工作满月的日子。时光仿若一场无声的跋涉,六年的异乡岁月在记忆中蜿蜒成一条长河,而此刻,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满心皆是感慨,恰似这春分时节,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
在三江的日子,并非乏善可陈。我身处重要部门,工作充实而忙碌,与领导和同事们相处也算开心愉快。那里的山水有着别样的灵秀,侗族的风雨桥横跨在澄澈的江面上,宛如岁月的守望者,见证着时光的流淌;鼓楼在晨光中静静矗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个清晨,我在三江县城的街头巷尾穿梭,感受着不同地域的烟火气息,那是一种陌生又迷人的生活体验。
然而,无论三江的风景多么秀丽,工作多么顺遂,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六年的时光里,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思乡之情都会如同潮水般涌来。远离亲人,远离熟悉的故乡山水,就像置身于漫漫长夜,即便城市的灯火辉煌,却依然无法温暖心底的那份孤寂。那种漂泊在外的感觉,就像无根的浮萍,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
终于,在2024年快要结束、2025年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在两省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大力支持下,调动手续办得非常顺利,于2月18日正式踏上了归乡的路。当双脚再次踏上罗坎镇这片土地,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空气,都带着熟悉的味道。我仿佛能看到小时候在山路奔跑的自己,能听到乡邻们那朴实又亲切的问候。
春分前后,是樱花、桃花、李花等争奇斗艳的时候,也是罗坎镇农民群众播种的最佳时节。山野里,泥土的芬芳在暖阳下肆意弥漫,沉睡了一冬的土地渐渐苏醒,嫩绿的新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张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田间地头,乡亲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实有力。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带着憨厚的笑容,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回到故乡,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找回了那份失落已久的归属感。这里的山水虽然没有三江的灵秀,却有着一种质朴的壮美。连绵起伏的山峦环绕着村庄,仿佛是大地母亲张开的怀抱,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庇护。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整个乡村装点得如诗如画,这也算是乡村振兴的画面吧!
农村的生活,简单而美好。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乡亲,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傍晚时分,劳作一天的人们陆续归家,炊烟在家家户户上空袅袅升起,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田园画卷。晚饭过后,我常常漫步在故乡的4.5米宽的村道柏油路上,听着乡亲们讲述着方圆30里(15公里)的大小事情,那些琐碎的日常在他们的口中充满了生活的乐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天劳累的疲倦瞬间全无。有时候,我也会帮着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劳动中感受着土地的温度,也拉近了我与故土之间的距离。
夜晚,躺在自家的小院里,仰望星空,繁星闪烁,仿佛触手可及。耳边传来阵阵蛙鸣和虫叫,交织成一首美妙的夜曲。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霓虹,这里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却又充满了生气。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就像漂泊的船只找到了港湾,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栖息之所。我深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心中满是惬意和满足。
三江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拿她与故乡作对比,也时常会在闲暇之余想起在三江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贵人,也常常会在睡觉之前回忆三江经历的一件件事、一件件大事。正是在三江工作生活的六年经历,才让我的人生阅历变得更加丰富,才让我在这个春分时节,仿佛与大地一同复苏,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