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树恒
当飞机在通辽落地,让身体一阵震颤,没有预想的那么冷。有一种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太阳升起的光芒,照亮了所有的时刻,也照亮了万物,大地、楼宇、村庄、炊烟…
我用阳光修葺自己,收敛眼里的浮生,贴近醇厚。
阳光以一种纯粹,逐渐地打开了北方重镇的轮廓,是没见过的模样。
我无法描述它,尽管我是那么熟悉,
那霍林河大街,西拉木伦公园,那大骨头抻面,喜家德饺子,东北菜……那亲如兄弟的朋友。
像一只鸟飞过,如此的新奇,却又亲近,显示着自然本身。
在这个季节,万物的影子缓慢地延伸着。
城市里的鸟儿不断骚动,它们在自然之上。
季节已逼近冬天了,景色依然热烈,从未怀疑过自然这样的美。
除了那些安逸的时候和忙碌的人们,在这个日子里被留驻下来?
在这个人间,我喜欢过很多城市。那并不重要。
我多次流连在这个城市,求学,访亲,会友,与同仁一起创业。
明志带领“弟兄”一夜六人集体辞职加盟,“哥得为弟兄们负责任呀”,至今响彻在耳畔。
就因没有谈过话就辞职来的明子,至今“耿耿于怀”。
振华第一次谈话没有辞职,泪流满面,犹犹豫豫,一步三回头。
三次到通辽选择办公职场,与利民、晓东地毯式寻找,跑遍全城大街小巷。
回忆着那些创业的日子。我时常想起他们,
坐在花园宾馆的小房间里,幻想着那一个美好的春天。
在逐渐消失的记忆里,又一次唤醒那一个个永远崛起在城市的地平线上,科尔沁大草原的一抹蓝。
十年了,如今坐在一起创业的朋友中间,有奈曼的,霍林河的,开鲁的……坐着、说着、笑着,讲着那些鲜活的故事。表情丰富。
经风雨,见世面,走过了沟壑和苦难,好似石头磨砺成了剑,注定是前世的福报。
十年不算长,在阳光的熔炉里,需要多少修行,把一块块“青龙山”“罕山”……的石头变成有热血沸腾的人,变成共同的方言、激情和图腾,变成了会唱歌的石头。
此情此景,让“罕山”放下身段,让“青龙山”充盈舞动,一行人抓住辽河在石缝里穿行。
路旁的树也如故人,曾几何时有人在阳光下走失。
多数的在风霜雨雪中,屹立,它们比岁月还要持久,还要耐得住寂寞
每棵树都详细记录下富庶的风雨,对饱经秋霜的枝叶致以深深敬意。
阳光的光芒洒向哪里,就在那里灿烂。
城市深处,一块白云从头上滑过,似神迹。
通辽大于我的故乡,时间如吹皱的西辽河水,徒留念旧之心,感恩一切。
在叹词中褪色,清晰如昨,心里充满阳光,彼此轻轻地被照亮,暖暖的,有你真好。
秋实、落叶黄之于生命的极致方式,
远处,传来了男高音的“阳光时代”的歌声……
就像我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