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布尔,一说“松软的土地”。
一说“蓝色的湖畔”。古老的地方,是一个水草丰美的湿地吧。
在后山的怀抱里,现在,看清了山的肋骨,坚硬以及风雪里的树木和枯草。
后山的瘦,是次第有序的,风日复一日的在村前屋后吹打。
曾经有多少日子,这时候最好不提落叶,总是歉收,总有饥饿的事物。
风奴调雨不顺,缺水,靠天吃饭。
那一生从陶林里无法解开的环环相扣的结,那高高的苏鲁锭是一个小镇的脊梁。
那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钉子一样,站在风口,吞咽无尽的风流变为无尽的暖流,从未说出自己的疼痛,看到云蒸霞蔚的天空。
阴山的雪花高高在上,有时像一根针扎进目光。
挺立是学习阴山伟岸的唯一方式。
马铃薯离地很近啊,能闻到充满泥土的味道。
在所有的庄稼里,燕麦是低矮的一族,
用自己的力量,在干渴里呈现生存的光芒。
红萝卜是一种焰火,用迸溅的鲜血燃烧天地,喷薄旺盛,就是失败了,也有人“兜底”,护佑的是日夜活着的太阳。
爱就是撕破尘世,把世救出来。
走出科布尔到乌素图。乌素图是“有水的地方”。
乌素图镇书记李斌说,忙着老百姓的事,两个月没有去呼市看上学的儿子和陪读的妻子了,虽然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镇长高卫东感慨,每天在村子里跑,落实项目,村庄里的狗都不咬了,没有休息过一天。
家都在科布尔,所做都是乌素图的许诺,某一天,摘掉贫困的帽子。再回望,村庄已被爱走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该清算收成了,已经裹着厚重果实的岁月,
不知不觉,一步一步靠拢。
所有存在,不会被风吹扫得不留痕迹。李斌相信,高卫东相信。从这片色彩能改变另一片颜色?那些融入乡村熟悉的身影和场景。
听到风声穿过小镇,带着一种湿润的气息,身体里的骨头都在歌唱,却仿佛看见一个个惰性十足的影子,在鞭挞和扶持中,从苦涩的记忆中走出画面。
在主流的山峰,饱满流淌的冬天,都由金黄色变成灰白色,那么纯粹,洁净,慢慢归于平静。
在所有消息都还未来得及澄清之前,小镇的脸就已挂满了喜悦。
看到的小镇的背影,终于还是崛起在苍茫的地平线。
清凉,从此让回忆疼痛、现实残缺,听到风声,小镇已恢复底气。
在一场雪过后,雪也是有节制的,也无法揣摩一朵雪花的重量。像神冥冥之中的引领。带着欣喜的容颜,走进一片白桦林。
可冬天依旧,但时已变幻,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欣赏许多沿途的风景。
但是回忆,却总是那么透明。高卫东说,
“脱贫真难呢,扶贫先扶志,老百姓富起来才是正道。”
所以习惯了静候着风吹来的消息,
不会再刻意的猜测和打听。
暂时,现在看不到金山银山,看到了绿水青山。
看到了深黄灰褐的丘陵地表结的果实。不是所有喜鹊才能让季节的天空如此生动。
无法预言又一场雪浸润潮湿的故事。
该感谢阳光的爱,唯有阳光没有亲疏,普照,普惠,洞穿所有的黑暗,融和所有的事物,让薄凉和混浊的世间豁然明朗和温暖。
希冀让受难的生灵,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天高云淡吗?要叙述的是,后山的一些往事并非云淡风轻,各有各的活法,
天冷地冻,北风凛冽,喜鹊登枝,在科布尔,还是乌素图,好消息在村庄的深处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