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玉林的头像

孙玉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2/02
分享

做人

2025年正月初二早上,红日东出,霜白草地。我起床后,顺着崎岖的田埂,走到我小时候割牛草的岗子上,放眼望去,四周的天空显得温和而亲切,一圈一圈的田畴有点陌生,显然不同于我小时候走过的样子,它们已经有所更改。然而这些更改并不能挡住我熟悉的记忆,在我眼中呈现的是小时候的画面,一幕一幕的童年情景浮现着。这里,已然成为我眼中的风景,心中的享受。

我眺望着不远处我出生的村庄。村子里,我小时候住的房子早倒掉了,已经成为平地,连影子也没有了。我没有到村子里走,我不知道是不是“近乡情更怯”。在我心中,我是这样想的,熟悉的东西没有了,熟人也都是长辈老人,如与他们相见,我也不知说些什么,倒不如留着记忆。我始终记得那土垒起来的房子,那惧怕狂风暴雨的房子,那惧怕大雪覆盖的房子,以及父亲在房子里苍老、红肿的眼睛,这些在我心中永不倒。

腊月三十(日历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上午我回家给父亲上坟,这是儿女心中保留的对父亲曾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之后这两天,我住在大姐家,利用闲暇,我在附近方圆五公里走了一圈。这方圆五公里的土地,就是我小时候整个的世界,样子是变了很多。最大的变化是这里修了一条无岳高速,兆河上架起了好几座大桥,兆河两岸都是崭新的柏油路,交通便捷得不得了,与我小时候的交通比,真正的“天上人间”的差别。

两个上午,两个下午,在姣好的阳光中,我踏足这方圆五公里的土地,眼中所见,皆为风景。我特意到高速路的一个上穿路、一个下穿路看了看,沿着兆河闸走了一圈,回忆着我小时候它们不同的模样。这些,对于一直务农没离开家的我大姐、大姐夫他们,不是风景,他们眼中只有稻田、菜地。稻田、菜地是他们生活的源,恰如我父亲当年一样。

自从2009年老父亲过世,老母亲便到街上和三姐生活在一起,2015年初,我把当时年逾杖朝之年的老母亲接到我居住的城市生活。之后,我便很少近距离地观察故土了,对于它的变化,我表现得很迟钝。记得2015年,环巢湖大道通车,我当时兴奋于环巢湖大道五座大桥中,有一座就是兆河大桥。它处于兆河入巢湖口那里,其实那里是超出了我小时候的生活范围了。我小时候的生活范围大概是围绕着兆河闸的方圆五公里。这些年,平常有事我回故乡,总是匆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细细打量它的变化。如今,兆河特大桥支撑起无岳高速,老母亲已近鲐背之年,托上天的福,她身体健康,兄弟姐妹给她做九十大寿。这次有两天的闲暇,让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又跳出故乡人的视野来欣赏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土地,亲切之外有一些感念。

老母亲已儿孙重孙满堂,该是有福之人,祝愿老母亲超越期颐之年。

沉静下来后,我想到的是,过日子应该是“细水长流”,不应该“暴风骤雨”,但偶尔的“暴风骤雨”也要有。春节几天,打破日常的“细水长流”,闲下来,亲人围坐一堂,享美食、喝温酒、聊聊天、说说话、打打牌……这日子里的“暴风骤雨”可以有;这偶尔的“不健康饮食”,可以有。但从长期看,我们必须回归过日子,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健康饮食,规律生活,如我血脂高,就需要减少内脏类食物的摄入。

春节这两天的打破常规,更让我想到的是,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情境是不同的。处于不同生活状态、生活情境中的人,其思维和努力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强求一致那真的是错误的,就如让我大姐、大姐夫他们把我这两天走过的土地看成是风景去欣赏它们,让我把我这两天走过的土地看成是生活的源去耕耘它们。这种思维逻辑是错误的。

日子里,我们经常听闻“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就不……”的叹息。其实,这样的叹息是不应该的。这是典型的以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状态去要求别人。一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大人自己舍不得吃,把最好吃的留给孩子吃,岂料孩子已经吃腻了。这对孩子不但不好吃,还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不健康。一定一定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状态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的喜好、别人的思维、别人的状态等同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状态,那是非常错误的。

更进一步想,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都是不容易的。劳碌与奔波,都为着“谋生”。这些年,我经历很多的人、事,深深懂得,人不是天生就会做人的。人是靠着一步步学习,获取更好地做人的资质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