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战争也这样。信念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石。
《战争与和平》以一八一二年与拿破仑作战为中心事件,展现一个个宏大场面,揭示波罗金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莫斯科与彼得堡歌舞升平。舞会,求婚,打猎,逐渐过渡到战争。和平岁月的人们不懂得战争,初次与法军打仗,俄罗斯人被打得惨败。
库图佐夫任命为总指挥,吸取失败教训,认真研究制定作战计划。胜利从来不取决于将来,也不取决于阵地,也不取决于武装,甚至不取决于数量。在战争中,一个营有时比一个师还强,也有时反倒不如一个连。任何人都弄不清军队的相对力量。那么,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士气,我的、他的,以及每个士兵的士气。谁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谁就能胜利。大敌当前,俄罗斯人士气高昂,坚守阵地不放松。坚守阵地的信念,是波罗金诺战役取得胜利的基石。打退法国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于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第二步,主动让出莫斯科,使其成为空城。这空城计加糖衣炮弹,不仅入城法军上了当,而且进一步摧毁其斗志。抢劫把敌人蜕变为溃不成军的匪类,再也没有丝毫的战斗力。莫斯科毁于一场意外的火灾,谁也不知道纵火者是谁。它是木结构建筑城市,一遇兵灾,失火是无法避免的。
第三步,保存实力的俄军尾随其后,追击逃跑的败兵。各种各样的游击战多不胜数,拿破仑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注定覆灭。
要爱邻人,爱你的敌人,爱世上一切的人。忍耐和时间,能治愈人间一切的创伤。
相信胜利。对待胜利,俄国人缺乏的是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中国人的自信。只有具备了自信的品格,才有可能实现“水击三千里”的鹍鹏之志。纵观世界,国度不同,自信各别。德国人自信到不可救药、一成不变、宁愿殉道之境。这源于他们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也就是根据臆想的完美无缺的真理的知识。法国人自信美。认为本人不论智力还是肉体,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迷人力量。英国人自信是世上组织最完善国家的公民。他们永远知道应当做什么,知道所做一切都毫无异议地正确。意大利人自信喜欢激昂慷慨,容易忘掉自己和别人。
可悲的是,只有俄国人的自信是盲目的,只有库图佐夫一人确信,波罗金诺一仗,俄国人是胜仗。
相信历史。和平岁月用来读书。冬天,主要读历史书。凡是所购买的书,都照例要读完。一本正经地坐在书房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变成他的一种特殊的乐趣,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经的工作”。不当官好呀,省去一大笔招待客人的招待费。
坚持劳动,自食其力。我们不仅必须满头大汗去寻找面包,而且,道德观念不允许我们无所事事而又心安理得。
相信爱情。爱情,这个我觉得充满了神秘力量的小姑娘。我多么爱她啊!我曾经制定了关于爱情以及和她共同生活的幸福的、富有诗意的计划。……我相信会有理想的爱情,在我整年不在的时候,她对我的忠心一定始终不渝!就像寓言中的温柔多情的小鸽子,她一定为了和我离别而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