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万娥的头像

苏万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26
分享

趣说店招

下午,从洪雅赶车回中山。

招呼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的街角。

已是初冬。微雨若有还无地飘洒着,带着一种冬的凉薄。风一阵一阵往颈脖子里灌,冷。抬眸四望,一切都笼在一片冷凄凄的迷蒙中。我紧了紧衣领,提着一个装书布口袋往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赶去。

到达时,招呼站空空如也。我站在冷冷的街角茫然四顾。

街角对面的景致没有什么变化。雅康小区临街是一溜店面,二楼上的“东林餐饮”四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

街角右面是新建的碧桂园小区。据说临街也是设计的一溜铺面。只是以前处于修建期,围着两米来高的草绿色隔离墙。可就在望向它的一瞬间,我迷蒙的眼神被一下子点亮了——也不知在什么时候,隔离墙没有了,露出一间间亮堂堂的铺面来。

时光赶着时光,事物总是在不新变化着,只是有些下意识还停留在远方而已。

也不知公交车什么时候来。等待的日子总是那么漫长又无聊,何况还是这样一个微雨迷离的冬日。

信步在街角这一溜新铺子前溜达起来。

街角的店铺呈菱形,有三面。铺子和人行道之间还有一片宽阔地带,怕有十来米,都铺着长方形的仿大理石砖,深灰相间,向街道的两头延伸。后面是店铺。每一间店铺上面都悬挂着显眼的店招,用来吸引顾客,招揽生意。

轻脚慢步,眼神流连其间。轻轻一念,细细一品,不知不觉间,竟玩味出一点点意味来。

紧临小区大门的第一家店铺名叫“印兔图文广告”。顾名思义,这家是做广告设计的。但做广告设计为什么却给自己取一个平平的店招呢?“印兔”?专印兔子吗?还是老板属兔?或是为了纪念某一属兔的家人?唉,这个店招实在太普通了,也不知能不能招来生意?

第二家,“冒菜西施”。西施,家喻户晓,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这家的老板应该是女性,长得可能也不赖。冒菜的味道嘛,估计也错不了,要不,怎么敢用“冒菜西施”这个名号?

第三家店是一个花店,“花好月圆”,名字好温馨好浪漫。下面的广告语写着经营范围:盆栽、鲜花、仿真花等。铺面门口左右两边的仿大理石砖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盆栽花卉,姹紫嫣红一片,很是应景。词语“花好月圆”后面常接“鸾凤和鸣”,一般用来象征团圆,比喻美满的生活。店取此名,真是好寓意,好兆头。就在我打量它的分把钟里,店里有好几个客人进出,这家店的生意应该很红火吧?

下两通店铺的招牌有点奇怪,叫“秤盘年代”。这是一家火锅店,来自重庆。秤盘,对于我是熟悉的。它是杆秤的一个部件,用来盛放物品的金属圆盘子,小时候,我们都叫它秤盘子。一念起这个店名,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就觉得有一股熟悉的朔风穿过厚重的时空扑面而来。但它对于现在的零零后却是陌生的,好多恐怕都没听说过,更遑论说见过。现在是电子时代,购物交易时,电子秤大都取代了杆秤。也许不久的将来,杆称、秤盘这些老物件、老名字都将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书了。不知当初第一个开店的老板为什么给它取这个名儿?它所谓的“秤盘年代”又是哪个年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抑或都包括?一个店就是一部时光机。就在那一箸一箸的筷子间,流逝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最后,在那翻滚的红油里,只留下一个记忆中的金属圆盘子在那儿晃悠……

紧挨着“秤盘年代”的,是“鸡公煲”。鸡公,方言也,书面语要倒过来念,叫公鸡。我们洪雅这个地方,公鸡的吃法很多,凉拌、红烧,但煲汤的话首选还是老母鸡吧。也不知这店家的鸡公肉是如何煲的?味道又如何呢?

旁边连着三家饮食店:“任大孃夜宵”“雅香居面馆”“众口味夜宵”。都是挺大众化的名字,卖的应该也是家常味,但念起它们的名儿来却颇有一股子亲切感。洪雅人大多都是“好吃嘴儿”,这一众的餐饮店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转过一个折面,连着两通铺面分别叫“鸭脑壳便利店”“鸭脑壳甜皮鸭”,写在一根横幅上,红底白字,特别醒目。这是一家卤味店,老板是同一个人。不用说,这家店的招牌菜肯定是鸭脑壳,一定特别好吃。我站在街边,那卤鸭子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真的有点馋人。

下一家是“碧桂园糍粑冰粉”,简明扼要,直接写明地点和卖的主食:糍粑、冰粉。但这么冷的天还有人吃冰粉吗?也许人家夏天卖冰粉,冬天卖糍粑吧。店招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小吃、油炸、炸洋芋。原来它还兼营这些。“油炸”炸些什么不知道,但“炸洋芋”我就熟悉了。别看它小本生意,但老少皆适,量多利也大,如果味道巴适,经营得当,也是一个不错的赚钱门道。

“粗粮小面”“余老幺羊肉”之间为“马明仁膏药铺”。现代人大鱼大肉吃腻了,粗粮小面又受到青睐;冬天不知不觉来了,羊肉生意又热闹起来。余老幺嘛,店主名号。但马明仁又是谁呢?是店主吗?是膏药的制造者吗?不管是谁,都应该是颇有名气的人物。要不,怎么会用他作店招招揽顾客?

接下来的“铧西眼镜”,有两间店铺,里面灯光璀璨,生意应该还不错。“铧西”,谐音华西。大家都知道,四川有座闻名全国的医院叫华西医院。它加上“钅”,不知是不是彰示在这儿配的眼镜更结实耐用?唉,现在,随着电子产品增多,得近视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令多少家长和老师揪心啊!

“老上海馄饨.云南土鸡米线”,这个招牌底色是绿色,在一众店招中特别显眼,不知是不是为了标榜它卖的是绿色食品。馄饨就是我们说的抄手,不知老上海的抄手和家乡的抄手有什么区别?好想尝一尝。云南米线嘛,儿子小时候特别爱吃,什么鸡丝的、蹄花的、酥肉的、酸菜的、三鲜的……他都百吃不厌。那时,我们还住在场镇。每次下洪雅问他吃什么,他总是回答:“吃‘白粉’。”粉条和米线外形差不多,只不过颜色不同。粉条是灰色的,米线是白色的,白色的像粉条的不就叫“白粉”吗?儿子理直气壮。“老板,来一砂锅‘白粉’!”每一次进店,儿子总是叫得朗声声的。有一次,却被一个老板打趣了:“小朋友,我们可不敢卖‘白粉’哟!那可是犯法的哦!”惹得店里的食客哈哈大笑,儿子也羞红了脸……

转过米线店,好家伙,另一折面六大通铺面全挂着一个招牌——“黑娃棒棒鸡”,高端大气上档次。棒棒鸡这种美食,它制作的亮点就在宰切鸡肉上。一人持刀一人持棒,然后持棒的用木棒敲击刀背,这样能将煮好的鸡肉切得厚薄均匀,淋上的汁水佐料也能更加入味,盛在盘内又保持整鸡的形状,好吃又好看,故名“棒棒鸡”。一家卖鸡肉的,能够把店开得这么大,老板的本事真不小。但大气的店却取了个土得掉渣的名——“黑娃”。不过,土则土矣,黑则黑矣,棒棒鸡如果选用正宗的土乌骨鸡作原材料,那可是越土越黑越吃香哟!

……

公交车终于姗姗来了,我快步向它而去。车内空调开得很足,隔绝了车外的凄寒。

车子开动了,缓缓向前驶去。一众店招呢,它们远了,模糊了,最后完全淡出了我的视线,再也看不见了。路途像一条流动的河。车窗外,各种影子朝着身后缓缓流过。心,随着流水起伏。

那一溜平凡的店招,曾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光,我曾去即它,它也曾来即我,彼此酝酿出一份生活的趣味来。

——陶诗有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不本应如是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