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嘉木,名曰黄葛,三级古树,桑科榕属,别称榕树,生长于洪雅县中山中学内。
中山中学原址为中山寺。洪雅县城北11公里处总岗山下的老黄岗,三个山包中间有块平地,百姓称为中山坪。中山坪有一古寺,叫中山寺,位于洪雅至岷山茶马古道上。清戊戌变法后,政府倡导治办新学,陆续将一些寺庙变为学堂。于是,中山寺在1929年变为中山中心小学校。1969年,变为中山中学。那堂皇的庙门,那宽阔的大礼堂,那幽静的院落,那巍峨的玉皇楼,至今仍让老一辈中山人刻骨铭心。但记忆最深的,还是大礼堂前的那棵老黄葛,它几乎遮盖了庙门与大礼堂之间操场的所有位置。
是先有树,还是还有寺?老黄葛是什么时候栽下的?它到底有多少岁了?历史已成烟云。如果从挂牌上计算,今年的它,应该是266岁高龄了。“从我们记得它起,它就那么大了。”和每一位中山老人聊起这棵黄葛,他们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听到的次数多了,就让人怀疑起它的年龄来。镇上一个管过林木的老干部说,这棵黄葛始自明朝,是一位曾在洪雅做官的人种下的,《洪雅县志》里就有记载。这么一算,眼前四五百岁的黄葛,它着实算得上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了。
老黄葛是在香熏烟绕中长大的。它的绿荫下,办过庙会,摆过摊,设过点,卖的买的,热闹非凡。平时,树下一定放有几条长木凳吧。赶路的人累了,进得庙门,乘乘凉,歇歇脚,打打尖。它肯定也享过香火,受过膜拜,那细细翠翠的枝条上不知系过多少红布条。绿风荡漾时,红影翻飞就飘起份份希望……
老黄葛的血液曾被红色浸染。一九四一年七月,艳阳当空,蝉声高唱,老黄葛树下走来了三个人:林又常、曹林、张文俊。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来到这里,表面上是教书,实际上是来播撒和点燃革命的火种。老黄葛的绿荫下就是他们的课堂。一场又一场宣传和讲解,揭露和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滔天罪行,唤醒人们起来抗日救国。“打倒的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誓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从此,知识和火种在这里萌芽,文化和红色在这里碰撞,诗情和革命在这里奔腾……
岁月是一条长河。世事如同白云苍狗,有的成了历史,有的成了废墟,有的成了记忆。曾经的中山寺,留下的就只有这么一棵老黄葛,一段关于寺和树的猜测和传说。
我第一次见老黄葛是1990年。那是一个秋天,我考入了中山中学。
天高云淡。胆怯的我随着人流流进了这所陌生的校园。老黄葛,如一位历尽世事的老人静静地立在门口迎接着我,迎接着每一个踏入校门的少年,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初初一眼,便是万年。它真的好大,恐怕要十来个人手牵手才能合抱吧。树干黑黝粗糙,窟窿遍布,股股虬劲有力并相互缠绕向上,尽展岁月的沧桑。在离地面四五米的地方,树干分了叉。它现存的主干有五枝。最粗的一枝直径已超1米。上面苔藓丛生,如一根粗壮的绿手臂,许多对生细叶的寄生草从手臂上垂下来。粗壮的绿手臂却齐刷刷断在校门旁的房顶。另一枝斜伸到厨房外,枝尖断在那儿,枝干中部支撑着一根刷了暗红色漆的铁柱。另外三枝主干,只剩下一个凸起的大桩,桩上新生出不少枝条。远看,老黄葛恍若一朵大绿云,静静地浮在校门口的空地上。
长河漫漫。四五百年来,老黄葛不知经受了多少风吹雨打,多少电闪雷击。生命历程里,它不知是如何努力,才能走过苦难活成今天这番模样!
老黄葛明显已进入了晚年时期。谁也没见过它盛年时的样子。听种过树的老人们讲,树有多大,根就会长多远。还记得大礼堂后边的厢房改作的教师宿舍外,曾亲见过它裸露的壮如手臂的根。无法想象,盛年的黄葛,那得是多大一片绿云呀!
以前,老黄葛是学生的天堂。下课了,无数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男孩女孩便在它身上身下攀爬嬉闹。掏过雀蛋玩,摘过芽苞吃,一次次被老师责骂、训斥却依旧顽劣不改。树下经过时,曾被鸟屎砸中,也曾被突然从天而降的小蛇吓得半死……“和我同班的宋xx,一次从树上掉下来,摔了个仰八叉,把我们笑得——”一次和退休的刘老师散步,回忆起少年读书的这个场景,年逾古稀的她声音不由上扬了几度,让人襟怀荡漾。
后来,老黄葛成了鸟儿的天下。中山中学在另一边新修的公寓楼前新栽了一棵黄葛。十来年的时间,它就长得蓬蓬勃勃。两棵黄葛,一老一小,遥相对应。夏天的清晨或傍晚,鸟儿们就在两棵树间做着快乐的滑翔游戏。伴着一阵清脆的对答,这边一呼,那边一应,模糊的鸟影掠过操场,站在了另一棵树上。接着,又是一阵清脆的对答,模糊的鸟影再次掠过,回到了开头一棵树上。鸟,有时是一只,有时是一对,有时是几只或一群……
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师范;师范毕业,把家安在中山中学。转眼就是近30年光阴。时光如流,老黄葛见证着一切。30年啊,一个婴儿在它身旁呱呱坠地,在它怀里学习成长,如今已扎根在祖国的北疆。30年啊,它默默地送走一届届花季少年,又默默地迎来一届届花季少年,叶落叶长,叶长叶落。30年啊,青丝染成白发,它却依然如初见的模样。每一个早晨,它将我招呼;每一个傍晚,它迎我归来;每一阵风过,它殷殷如语;轻轻走在它,触摸它的肌肤,感受它的呼吸,欣赏它的姿容……
现在,老黄葛被挂了牌。每年,镇上还要拨专款给中山中学用于古树的保护。
岁月无声,树有精魂。
南有嘉木,名曰黄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