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开故乡,到小城工作后,每个星期天,我总会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父母。月光轻柔地洒在小院,勾勒出宁静而温馨的轮廓。父亲总会坐在那熟悉的位置上,神情庄重,缓缓讲述家族的搬迁史,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岁月的沧桑。他的话语,如同潺潺溪流,淌入我的心田,不仅传递着家族的记忆,更深刻阐释着家训、家风的内涵。在他的讲述里,我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塑造自身品格,如何在纷扰的尘世中坚守内心的本真……
每次临行,父亲总会坚持送我到小河边。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我默默倾听着父亲的叮嘱。那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的教诲,宛如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间。时光匆匆,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可那饱含智慧与关爱的话语,依旧在我耳畔清晰回响。
父亲不止一次地郑重告诫我,做事,就应当秉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态度,倾尽全力,将事情做到极致,追求完美。这并非是一种苛刻的要求,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与实现。在他看来,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是我们展现能力与态度的舞台。若能以敬畏之心对待,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事情的圆满完成,更是内心的充实与成长。而做人,则要坚守诚实守信、耿直磊落的原则,做到表里如一,让一生都在清白中度过。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磊落,是面对世间纷扰的底气。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正、走得稳。
或许正是在父亲这般传统而深刻的教育影响下,我在生活中始终秉持廉洁自律的准则,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风。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曾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二十余载,又在行政工作中坚守二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几乎年年都能收获表彰。虽深知自己并未做出惊天动地的大贡献,但每一刻都在勤勤恳恳地履行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未曾有过丝毫懈怠。
当我身为教师时,我深知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会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将知识生动、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每一次走上讲台,我都全情投入,上好每一节课。正因如此,我的教学成绩总能在同地区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即使在那个不太注重教学质量的特殊年月,我也从未有过敷衍学生的念头。我明白,教育是良心事业,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在办公室工作的二十年里,我先后为四届领导服务,与六十多位同志共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严谨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从未误过事。同时,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协作,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和想法,从未与任何同志闹过矛盾。因为我知道,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目标至关重要。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自身的真诚与包容。
后来,我负责县委财务工作长达十几年。在这个极易滋生腐败的岗位上,我时刻警醒自己,坚守道德底线。从未占过国家一分一毫的便宜,也坚决拒绝收受任何人的贵重礼品。哪怕是商洛日报的朋友到商南下乡,我也只是在家里以简单的聚餐表示欢迎,绝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浪费国家资财。县委多次开展大型基建项目,每次我都坚持公开招标的原则,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我从未动摇过。无论是他人送来的钱财,还是隐晦的暗示,我都坚定地予以拒绝。甚至在自己搬家时,承包方经理送来1000 元红包,我也因觉得超过了朋友正常交往的标准,果断退了回去。曾有人一次送来几万元,表示感谢,但我丝毫没有为金钱所动,毅然选择了拒绝。在那个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轰轰烈烈时期,我能够坚守本心,拒腐蚀永不沾,光明磊落地做人。我深知,这一切都与父亲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的家风教育息息相关。若没有父亲那谆谆教导,我难以在面对诸多诱惑时,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做事、诚信耿直做人的操守。
如今,我也将这份家风传承视为己任,多次教育身为公务员的子女。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一定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忠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正直地为理想奋斗。在工作中,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因为只有秉持这样的信念,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家族争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