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西杨继红的头像

山西杨继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陶梁村“哪吒”街

“稷山沃野厚土丰,稷王后世家家兴。试问稷王今何在,且看六谷伴我行……”慷慨激昂的花鼓老调,在早春尚带微寒的风中,飘过板枣公园,飘过泰山庙,也飘进了陶梁村乡民的心田。

前几天,杨兄告我去陶梁村看“哪吒”墙体画,说是该村文化街的新景色,我们一行如约而至。走进这条阳光洒满的街道,恰逢村民在此敲花鼓,表演者身着鲜艳服饰,拍钹打锣,动作刚劲有力。鼓槌落下,鼓点激昂,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似珠落玉盘。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笑容,一招一式满是对生活的热爱,让人们沉浸在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中 。

陶梁村,这座承载着稷山板枣历史记忆的古村,始建于隋唐时期,因陶、梁二姓先居于此,故名。郅氏一支于北宋时期迁入该村。

走进陶梁,脚下的每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那一条条街道,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如陶梁村历史的脉络,滋润着老村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与故事。

我们一行就在泰山庙正对面这条宛如隐匿珍宝的街上,首先被那数十米高的墙体画所吸引。其中一幅哪吒闹海的墙体画格外醒目,是描绘在一面二层瓦房的整个东山墙,画中的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紫焰蛇矛火尖枪,身披混天绫,威风凛凛,栩栩如生。那灵动的线条、明艳的色彩,将哪吒的活泼与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风火轮下的海浪翻涌,仿佛听到海浪的咆哮声和哪吒的呼喊“我的命运我做主”。在阳光的照耀下,墙体画熠熠生辉,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这是地地道道本乡本土的艺术呈现,是由住在这条街上的民间画匠李艺斌为首的五位乡土画匠联手绘制的。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以“我的地盘我描绘”的“尚节俭,知向学”稷山精神,把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融入家门口的体现,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村这条街上焕发出新活力,为陶梁村增添了一抹奇幻而又灵动的色彩 。

在“李亢宗碑楼”的身后,有一面长达20多米的墙壁,李艺斌正和三位画匠站在六米多高的脚手架上,绘制着无量仙翁、敖丙、申公豹等《哪吒》电影人物画像。七八米高的无量仙翁白发飘飘,仙风道骨,眼神中透露出深邃与智慧。他慈祥而威严,旁边写着“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温文尔雅的龙太子敖丙,身姿挺拔,面容俊朗,一袭白衣飘逸出尘。他的形象展现了高贵与柔情,为墙体画增添了温暖与感动。绘制的申公豹形象鲜明,他面容阴鸷,一袭黑袍更显其深沉,他眼神犀利,举止间透露出对权力的渴望,与哪吒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太乙真人形象独特,身着仙风道骨的长袍,手持拂尘,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慈祥。

墙体画前这座清代道光年间的石雕“李亢宗碑楼”,正面刻有“例授修职佐郎敦伦李先生八旬德教碑”。它高耸屹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那古老的石材构造,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坚固。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石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虽历经岁月的洗礼,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从中窥探到一代名贤李亢宗过去的历史。这些文字记录了乡贤的重要事迹,是研究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抚摸着石碑上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气息,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西边哪吒墙体画下,还立有一处文保标示碑“赵氏民居”,走入小巷,迈入清代这座古老院落,但见那斑驳的墙壁、精美的木雕,古朴的门窗,绝美的砖雕,仿佛诉说着赵氏家族的沧桑。青砖铺就的地面,在寂寞的夹缝中长满小草,像是默默回忆着往昔的热闹与繁华。尽管老民居有些破落,从那木雕细腻的纹理,透过砖雕上入木三分的琴棋书画与人物故事图案,彰显出先辈们智慧与创造力的见证,它们承载着陶梁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墙体画街北头的那座泰山庙,实乃陶梁村之灵魂所在。庙宇肃穆庄严,气势磅礴。红墙青瓦,飞檐翘角,于阳光映照下,愈发庄重威严。庙前古槐,枝叶繁茂,恰似一把绿伞,为这座古庙增添了几许神秘之色。

此乃一座富有故事的庙宇。明清之时,陶梁人“喜祭赛”,每逢 3 月 28 日,前往城中泰山庙祭拜迎神之际,常与邻村因争第一而斗殴滋事,年年闹至县衙。县老爷难以断此官司,只得免去陶梁村三年赋税,令陶梁人用这三年赋税于本村另建一座泰山庙,无需再进城参与祭祀。即便如此,陶梁人争强好胜之心仍未平复,遂将每年 3 月 28 日的迎神祭祀日提前至 3 月 25 日,陶梁人一心只想早些将东岳大帝请回本村泰山庙。

庙里现存碑刻是清代的,据说老泰山庙是抗战时期被毁,而今修缮后,仍不失古老的韵味。飞檐斗拱,似岁月的触角,探向历史深处;斑驳的墙壁,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木质梁柱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承载过烽火岁月,也迎来如今的安宁。走进古庙,香烟袅袅,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庙内供奉着神像,他们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在庇佑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有神话传说也有民间劝善场景,色彩鲜艳,线条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庙的角落,摆放着一些古老的祭祀用品,它们见证了陶梁村多年来“喜祭赛”的祭祀传统。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农闲时分,这条街上总会有几场热热闹闹的活动:打花鼓,古井浇园表演,跑竹马表演等。这对于这些整日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来说,可是一件文艺大事。锣锣鼓鼓一响,听得人心头痒痒的。接着,大伙粉墨登场,那扮相,那身段,那唱腔,真是让人陶醉,引得大家一阵欢呼。

高手在乡间,陶梁村就有好几位市级非遗表演传承人,如稷山民歌传承人郅平威,开杆节传承人李加顺,跑竹马表演传承人颜文奎等。这些非遗表演,不仅是乡土文化的瑰宝,更是陶梁精神文化生活的传承,传承着先辈们的技艺和精神,凝聚着村民们的情感,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陶梁村,板枣是大自然赐予的物质财富;文保单位和古庙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而墙体画则是新时代乡村文化传承发扬的绚丽画卷。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陶梁村独特的文化景观,映射出未来生活的幸福美好。

告别这条墙体画街,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变得那么宁静而富有魅力,心中满是敬畏之情和眷恋,处处有舞台,人人可逐梦,每个人心中都有“哪吒”那种“我的命运我做主”的精神,永不言败,勇往直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