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巴进财是翟店镇上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曾在供销社的饭馆干过,不仅学会了做宴席、熬羊汤、做瓤菜和凉粉,更是在打饼子这门技艺上练就了一绝。他打的半圆稷山饼子,个头比一般人的脸面还大,色泽金黄,焦香酥脆,每一口都充满麦香,一天打几百斤面不在话下。
老巴身材高瘦,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他是“承上启下”的人物,十五六岁就从父亲手里学会打饼子,又把手艺传给爱人与儿子。他家的饼子,承载着三代人的匠心,打出了名堂。
老巴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揉面、制饼、烙烤,然后转村子吆喝着卖饼子,周而复始。当时能买得起饼子的人不多,有时候一盔面打的饼子能卖好几天,但是味道从不变。小小的巴进财,常常蹲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心中满是对这门手艺的好奇与向往。从和面时水与面的精准比例,到揉面时劲道的把握,再到烙烤时火候的控制,巴进财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的精髓。
时光流转,巴进财接过父亲手中的枣木擀面杖,将打饼子技艺传承了下来。他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面与火的淬炼中创新。他根据顾客的口味,调整饼子的配方,加入合适的椒盐,让饼子的味道更丰富。
后来,老巴又把手艺传给了爱人与儿子。儿子曾在稷山周边县市打过饼子,小有名气。如今与父母一起在家里创业,就炭火与电炉子液化气炉子打的饼子,孰好孰差,常天探讨不休。老巴坚持认为炭火饼子味道纯正,有烟火气息。儿子小巴却认为电气炉做出的饼子与炭火饼子没有二样。争论归争论,但在做工上,一家人从不偷工减料,半圆饼子就用六两面制作,人们都说“老巴的饼子,和老巴人一样厚实纯正!”
有些味道,是地理密码,更是琥珀时光。稷山人爱吃饼子,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稷山的农业生产空前发展,盛产小麦。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让百姓的生活富足有余,以面当家成为趋势。而稷山饼子,作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实惠的价格,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与其他地方的面食相比,稷山饼子物美价廉,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在稷山,每一位打饼子的师傅,都有一套千锤百炼而来的经验。老巴说,打饼子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从火候的变换,到面的硬软,再到揉面时的手感和椒盐的多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掌握。为了达到“酥脆”和“外焦内脆”的效果,巴进财确实有秘不示人的配方。在他眼里,打饼子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雕琢。
关于稷山饼子,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我给巴进财讲过一个故事:在翟店镇西边不远的兴化寺,一天夜里,几位居士在大殿吃翟店饼子时,忽有一童子来到众人跟前,向居士讨要饼子。大家觉得童子面熟,一时却想不起来,便分给童子半块饼子。到了第二天,人们才发现,昨晚讨吃饼子的竟是大殿壁画菩萨身边的童子,嘴角还沾着黑芝麻。老巴听完故事,连忙点头,笑着说:“就是,就是,他们吃的就是我家祖上打的饼子。”那自豪的神情,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这一传奇瞬间。
除了有趣的传说,稷山饼子还有着神奇的功效。老巴告诉我,有人胃寒,请老中医诊治,开了处方后,病人却因没钱抓药而犯难。老中医便说:“一天吃个热饼子。”没想到,不到两个月,胃病竟好了。这看似神奇的故事,实则反映出稷山饼子的温和滋补,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养生佳品。
在稷山人的面食文化中,饼子有着王者风范。民间传说,朱元璋流落稷山时,最喜欢吃饼子。当了皇帝后,他依然对稷山饼子念念不忘,每天都要吃,这一吃就是31年,享尽了稷山饼子的口福。这个传说,虽无从考证,但却从侧面反映出稷山饼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如果把稷山比作一台盛大恢宏的戏,那么稷王山、汾河水、大佛寺、青龙寺等众多文化瑰宝,无疑是舞台中央光芒万丈的主角。枣儿谣、铁面御史、高台花鼓,就像恰到好处的音效,为这场大戏渲染出独特的氛围。而饼子、麻花虽不像前者那般夺目,却如同不可或缺的配角,戏份不多,可少了它们,这出戏就失了灵魂。
老巴打饼子的人生,如同稷山饼子的制作过程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锤炼。从最初跟着父亲学习,到自己独立经营,再到把手艺传给爱人与儿子,这一路走来,满是艰辛与汗水。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手艺,用自己的双手,为人们带来美味的饼子,以点滴行动,切实助力稷山饮食文化的传承。
作为“稷山四宝”代表的稷山饼子,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身价倍增。走亲访友时,提上一盒麦香十足、味道悠长的稷山饼子,既显得庄重华贵,又能抚慰人心。每次客人买完饼子,老巴都会热情招呼:“有空就来尝尝咱这老手艺,管保让您满意!”他的热情好客,让顾客们倍感温暖。
每天清晨,老巴的饼子店还未开门,就已经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候。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麦香,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前来品尝。
老巴的饼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稷山四宝”文化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稷山人的记忆,也见证着古镇翟店的变迁与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老巴和他的家人,会继续将这门手艺传承发扬光大,让稷山饼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稷山饼子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