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春的头像

古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2
分享

洪水漫过家园

1.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已年逾八十。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他长着一张慈悲的脸孔,以朴实憨厚的性格颇受乡亲们的尊重。近些年来,村里与他年龄相仿的男人都已先后谢世。父亲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长者。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们这些后辈们都喜欢找一处恬静之所,或在月光下,绿荫里,围着长者,让他们讲述一些关于村庄的过往。

由于父亲比较健谈,便经常成为我们“围观”的对象。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从他那张满是沧桑的嘴里流淌出来,仿佛一颗颗从叶脉上跌落到水泥地面的水珠嘀嗒作响,清脆悦耳,悠远缠绵。从他那里,我们得知,先祖一路向南逃荒,最后扎根于斯开荒辟地的往事。而在说到他自己时,却往往云淡风轻、一笑而过。其实父亲的经历并没他说的那么简单。父亲少年失怙,并因成分问题被迫中断学业;青年当大队会计时又因一点小失误被批斗得遍体鳞伤;中年丧母,夫妻二人苦心经营勉强度日的艰难;分田到户时去当代课老师,由母亲独自一人艰辛耕耘。但这一切,他都说得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你永远想象,一位饱经沧桑矮小瘦弱的老人曾经历的种种苦难。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这例外与水有关。每每谈水,父亲便一脸惊恐,有如筛糠一般的颤抖,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措,悲从中来。于是,我们兄弟几人很少在父亲面前提及与水相关的事。至于原因,父亲不说,我们也不便多问。因为我们不愿也不想去触碰埋在父亲心里那根或许伤痕累累的神经。

很多年前的一场暴雨,将村里通往镇里的唯一石板桥冲得荡然无存,村庄变成了泽国。人们无法出行,大家都无所事事地等待着洪水的消退。三天以后,洪水退去,搭在河面上的石板桥也随水而去。队长召集村里所有成年男子,重新搭桥,以便尽快通行。大家都拿着铁锹及铁锤,围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撸起衣袖和裤脚,准备要大干一场。可我发现父亲并不在人群之中。照理说勤劳朴实、热爱劳动的父亲应该不会缺席村里如此重大的活动。但他确实不在,我也不说,毕竟他是我的父亲,我总不至于向队长打小报告吧。

在抢修塔桥过程中,我选择了与伯父共组,目的是向伯父打探,父亲为什么对水如此惶恐。伯父向我诉说了一个遥远的故事。小时候,这里本无桥。人们往返乡里仅依赖河面上几根用竹篾固定的木头搭成的简易的“桥”,风稍大些,河面上的桥都会摇来晃去的,人在上面更颤抖得厉害,进出都很危险。除非是到集上购买生活必须品,否则很少有人出去。而在当时父亲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他过桥的次数自然最多,当然他所面临的危险也最大。好几次他都死里逃生。但为了读书,他从未向他的家人透露过他的危险。这天,父亲再一次遇到危险时撞上了我爷爷。那次洪水,家人好不容易劝住他,待洪水退后再去学校。可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他又背起行李,悄悄地向学校出发。好在我爷爷发现得早,立刻尾随出来,本打算他若能过桥就算了。父亲小心翼翼地走在几根用木头搭成的简易的桥上。河面虽不宽,只有十多米,但桥下洪水滔天,浊浪翻滚,胆小者望上一眼都会腿脚发软,无法挪动半步。当时父亲或许紧张,走到一半的时候慢慢地蹲了下来,双手紧握木头,看样子他是要蹲着前进。我爷爷就在距他不远的后面,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紧张得青筋暴突。他既不敢呼叫,也不敢贸然现身。我想,当时爷爷的心已经跳出了他的胸膛。他趁父亲往前移动的时候跳了出来,一声不响地靠近木桥。最终父亲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过了桥。而我爷爷因为高度紧张,竟一脚踏入这滔滔洪流之中,永不回来。

这次事故,父亲成了罪魁祸首。在众人锐利的眼神包围之下,他将书包及书本撕得粉碎,碎屑在狂风中漫天飞舞,一直飞到爷爷安睡的地方。父亲接连好多天都不出门,像是在“闭门思过”。好多天之后,父亲终于走出房门,默默地走到屋檐下背上犁耙,下到地里耘田翻地。为了摆脱心中的悲痛,父亲总是早早出门,天黑透了才回家。

    听了伯父的述说,我总算明白了父亲为何对洪水如此惶恐不安了。那场洪水本不该让他如此刻骨铭心的,但因他的固执,一切都变得那么的黑暗——他自己丧失了读书的机会不说,更让他永远地失去了深深爱着他的父亲。

2

那年七月,正值汛期。洪水汹涌澎湃,猛兽般摧残着沿河两岸。因为事情来的突然,非要到河的对岸去一趟不可。我们几人仗着年轻力壮,水性好,想从河的此岸直接游到彼岸,这样可省去很多时间。下水地点,我们选择了水流并不湍急的距坝子不远的上游。那里,几只小鸭正悠闲地嬉戏。从小就在河边长大自以为水性绝好的我,率先下河,奋力向对岸游去。开始时,我感觉不到丝毫危险。离岸边大约二十多米时,流速越来越快。我开始意识到身体不受自已控制,危险正在逼近,想回头却为时已晚。顺着水势,我努力地控制自己。求生的本能促使我努力的挣扎,好让我不至于被冲下坝底的支柱,哪怕为此而遍体鳞伤,但至少我的命还在!

一个巨浪袭来,我被卷入巨浪的中心!还来不及反应,我已随水流越过河坝跌入高约五米的坝下,直抵怪石嶙峋的河床!我感觉浑身疼痛,但我清醒的意识到此时绝不能听天由命,否则我将长眠于冰冷的河床!

我使尽全力用双脚往河底一蹬,双手向下一撑,试图冲出水面,但又一股沉重的水柱直击头顶,我又一次沉沉地坠落在河床上!如此反复几次,我已筋疲力竭,不知喝了多少口水。

在那电光火石之瞬间,我依然清醒着,努力的往斜上方游去!借着从坝上跌落的急流沉入河底再向斜上方冲击的水势的力量,我终于冲出了水面,用尽最后的力量向一处高出水面的沙滩游去!

我颓废地躺在沙滩上。那一刻,天空没有一丝白云,阴沉阴沉的,但能够重新躺在这厚实的土地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的同伴说,当时他们正准备下去时,已经发现了危险,他们也在叫我回到岸边,可是我却听不到。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他们束手无策。他们相顾无言,悲痛不已。当他们看到我浮出水面时,他们激动不已!很少喝酒的我,那天夜晚,也喝得酩酊大醉。既然死亡都已经历,还有什么不可呢?

因为这次经历,我写了一首诗,叫《冬季,我躺在河床之上》。对于我后来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等,我都很坦然地去面对,从不屈服,哪怕我的内心受到百般煎熬,只要活着就好。

3

一九九六年,对于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谁也忘不了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灾难——一场罕见的洪水,将许多东西切割开来,留下醒目的伤疤,永远无法弥合。

那年,我大学尚未毕业,暑假刚刚开始。由于对历史掌故和民间文化的喜好,我决定在学校多呆几天,以完成余下的踏访调研。但天不遂人愿,在我滞留学校的那几天,暴雨一直无休无止。它们肆无忌惮地猛烈地砸在地面上、枝叶上和屋顶上,噼啪作响。

洪水开始暴涨,波涛滚滚,浊浪惊天。视野之内,行人车辆皆无踪影,一切似乎都已瘫痪。

我的家乡在一条河流的边上,此时母亲可能就站在岸上!我必须回去,为了我的母亲和家园。我拒绝了一些好心人的挽留,徒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此时,无论是近看还是远眺,一片汪洋。公路已被洪水吞没,分不清去向。凭着模糊的记忆,我在崇山峻岭间缓慢行进。印象之中,我只知道我的故乡在这这个小镇的东边,枝柳铁路横贯南北。只要我走到这条铁路线上,我与母亲与家园的距离就会缩短,母亲焦虑不安的心情就得以平复,我牵肠挂肚的情绪也将得到舒解。

我独自在分不清方向的山路上走了将近两天,但家还是了无踪迹。所到之处,都是一些帆布搭成的帐棚。它们沉睡在烟雨迷蒙的旷野,仿佛一堆堆凄凉的坟墓。洪水之中悬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家禽、牲畜、瓜果,以及数不清枯枝败叶。

在艰难行进时,我的眼前一直闪现着母亲瘦小的影像。一九九六年,母亲已近六十。这个年龄应是她在享受清福的时候,但生在农村的母亲则不然,对土地的劳动的热爱,注定了她将劳苦一生。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几个,大哥结婚成家。她本来可以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悠闲地抱着孙子,与众姐妹闲话家长里短。但母亲却想着二哥,二哥结婚之后,又想着我和年纪更小的弟弟。她风里来雨里去,那磨得光滑锃亮的镰刀与锄头,继续陪伴着她走向她心爱且挚爱的土地。在一九九二年的春夏之交,母亲终于积劳成疾,大病一场,卧床一月有余。后虽治愈,但却留下了终身风湿,每遇阴雨湿潮天气便疼痛不已。那些时候,我们看着母亲的样子,都忍不住流下泪水,仿佛心里有成千上万只蚂蚁在身上蠕蠕爬动。

第三天早上,我从小镇出发。小镇的尽头是一个码头,那里人群熙熙攘攘。许多人扛着一袋袋的东西往泊在河上的一艘大船上堆放。知情人告诉我,政府正要把这些粮食运到一个叫古道的村庄,那里的群众因为洪灾而断水断粮,正在等待救援。

古道是我的家乡。那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那条名叫融江的大河绕村而过,一遇着暴雨,十之七八便要承受一次水涝灾害。而今下游既已受阻,上流水位自然暴涨,我的家乡危在旦夕!

我向一位领导模样的人走去,表明我的身份后,并说明了我的情况。他同意了我随船过河的请求。

一路上,波涛滚滚,浊浪排空。沿河两岸站着许多观看洪水的人们。他们当中有些拿着绳索,有些带着锄头,他们是想捞取一些自上流而下的诸如木头、柴火以及在河面作垂死挣扎的家禽家畜——小时候我也参加过这样的“战斗”。但更多的时候,人们站在河岸边上,隔着洪水,两眼空洞地遥望远方。

小时候,父母忙里忙外,很少能顾及我们兄弟几个,照顾我们的任务片段落在了年纪稍大点的大哥身上。有次大雨,大哥一边背着我,一边拉着二哥向家的方向跑去。由于路面泥泞,结果重重地摔了一跤。我像一块轻飘飘的石块从大哥的头顶飞驰而过,重重地砸在地上,左前额被一块尖石磕个正着,血流如注。大哥二哥惊惶失措,兄弟仨抱头痛哭。

晚上,母亲回来发现了我的伤口,心疼地问我疼吗?我“哇”地大哭起来,母亲陪着我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母亲顾不了天色阴暗与路面泥泞湿滑,只身到野外去寻找草药。家里只有我们兄弟几个蜷缩在墙之一角,饥饿而惊恐地睁大眼睛,紧盯着夜色笼罩下那洞开的大门。母亲许久未回,我因疼痛与饥饿而昏沉睡去……

不知是谁大叫一声,把我从沉浸的回忆中拉了回来,原来船已到达家乡的码头。我抬头一望,猛然发现,母亲和乡亲们站在几乎被水吞噬的岸上!那瘦小母亲在波涛滚滚的背景下左摇右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刮得无影无踪!

后来我知道,家乡虽为大水所患,但通过收音机仍能收听到关于这次灾害的相关报道。母亲得知我所在的小城同样受灾时,紧张而又揪心。据说她为了等我回来,已到村口不知转了多少圈,茶饭不思,望眼欲穿。

4

水是一个与人相伴相生的物种,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让人惊恐万状,时而让人欢喜异常。在人失意迷茫的时候,它坚硬如铁。在人志得意满时候,它温顺如猫。那天,在船头看到母亲那轻飘飘的身影之后,我猛然醒悟,人生是如此的不可琢磨。水让我学会反省人生,水让我开始审视生命。当水漫过头顶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人类逐水而居依水而生的深邃命题。

水,让人生更丰腴。

水,让生命更坚实。

水,让人间更妖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