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句话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其中,吐鲁番葡萄因为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糖分含量特别高。而有着金字招牌的葡萄沟,是每位来新疆旅游的人不能错过的一个景点。
癸巳年金秋,踏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峡谷西侧的葡萄沟,映入眼帘的是岩石上镶嵌的“葡萄长廊”四个大字。阳光洒在沟谷间,金色的光芒与翠绿的葡萄藤交织,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微风拂过,葡萄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沟内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映照着两岸的葡萄架,宛如一条蜿蜒的翡翠丝带。
沟谷中,绿荫蔽日,藤蔓交织,树影婆娑,一条水沟流向各家各户。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障。空气清新、花朵争艳的沟谷,花果树木点缀其间,葡萄架层层叠叠,串串葡萄,形如珍珠。村舍农家、亭榭别墅掩映,清雅玲珑,错落有致。勤劳的果农正在用双手装点着美丽家园,热情地迎着八方来客。
沟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边葡萄园一户一廊,一廊连着一廊,连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香甜气息。棚架下面坠满串串晒干的葡萄。游道两侧,均是果农摆卖葡萄的摊位,他们正在热情地邀请游人品尝自家的葡萄干。据当地果农说,摘下来的葡萄,有运到城市去卖的,有运到阴房去制成葡萄干的。像碉堡的阴房修在山坡上,空心土垒砌,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从阴房里烘干出来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名扬四海。
青翠欲滴的葡萄长廊,遮天蔽日,浓荫覆盖的葡萄架枝头挂满了串串美玉般的葡萄,有无核白葡萄、黑葡萄、梭梭葡萄、紫葡萄、马奶子等品种。葡萄如珍珠玛瑙,有绿有红,丰腴晶莹,令人垂涎欲滴。秋季被视为丰收和富足的象征,葡萄的丰收代表着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意味着来年将有丰盛的食物供应。在伊斯兰文化中,把一串串葡萄送给长辈,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生活幸福美满,被视为对天堂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因此,葡萄常常用来庆祝婚礼、节日和庆典这样的场合,代表着喜悦、欢庆和美好时光。例如,新婚夫妇会在婚礼上分享一杯葡萄酒,以祝愿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静静地沿着葡萄廊往前,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温柔。葡萄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走到尽头,便进入了阿凡提风情园,园内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情。这里有阿凡提戏弄县官的生动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机智与幽默并存的时代;还有巴依老爷的住宅与其小老婆的居所,展现了昔日生活的奢华与复杂。
王洛宾音乐馆内,一位头戴图案精美的花帽、身着红彩裙、外搭黑马褂的维族少女阿娜尔汗,正以她甜美的微笑迎接每一位游人。她的装扮鲜艳而典雅,仿佛从王洛宾的歌声中走出,带着那份独特的民族韵味与热情。音乐馆内回荡着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爱情与传奇。在这里,时光仿佛凝固,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沉淀。葡萄廊的尽头,不仅是一个空间的转换,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人在喧嚣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感动。
“新疆古丽”是维吾尔族女性的代表性名字,源自维吾尔语中的花儿及美丽事物,象征着美丽、善良和温柔,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们佩戴的头巾,代表谦逊、优雅和尊严,也是身份、地位和角色的标志。现代生活中,许多维吾尔族女性仍然坚持戴头巾,以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信仰。她们具有强烈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和谐,致力于建立一个稳定且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一往情深地穿过一条幽深曲折的林间小道,一片葱郁茂密的葡萄架呈现在眼前。葡萄沟,吐鲁番的桃花源,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