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前后,乡间小道上,年味愈发浓郁,仿佛连风都带着喜庆的气息。对于开江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光——吃刨汤的日子到了。每到这时,一些性急的农家便早早地开始杀年猪,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农村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一头猪从年头养到年尾,倾注了农人一年的心血与汗水。然而,并非所有的猪都能成为年猪,多数人家的猪最终还是要卖给国家,只有少数幸运儿能留在家中,成为年末盛宴的主角。
那一年,我家也迎来了杀年猪的时刻。那是一个令人兴奋而难忘的日子,至今那些场景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杀年猪的那天,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母亲便早早起床,安排大姐和二姐烧水。灶台上,两口大锅同时燃起熊熊烈火,水蒸气在晨光中袅袅升起,预示着这一天的不平凡。父亲则在前几天就联系好了我们生产队的杀猪匠郭队长,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每次杀年猪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郭队长早早地来到我家,做好了杀猪的一切准备。与此同时,隔壁院子的两个壮汉也闻讯而来,他们健壮的体格和憨厚的笑容,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暖意。
父亲拿出一个大脸盆,放在杀猪凳前,准备盛接猪血。郭队长右手紧握着一把锋利的杀猪刀,左手则从猪下巴处牢牢扳住猪头。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郭队长右手的尖刀如同闪电般扎进了猪的喉咙。紧接着,他将刀拔出,猪血瞬间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染红了脸盆。
猪在刚被按住时还拼命挣扎,大声嚎叫,但等尖刀刺入喉咙后,叫声逐渐变成了“呜呜”声,接着又“哼哼”几声,便彻底没了动静。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猪的生命在一点点消逝,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莫名的哀伤。但转念一想,这又是农村的传统习俗,是丰收与喜悦的象征,心中的哀伤很快就被即将到来的盛宴所冲淡。
随后,两个壮汉将刚杀了的猪抬到大灶锅旁刮毛。郭队长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将猪毛刮得干干净净。接着,他拿出一个两头带钩的铁钩子,一头扎进猪的后腿,叫父亲和我帮忙,三人合力将褪了毛的猪抬起来,挂到旁边提前准备好的梯子上。
随着郭队长的手起刀落,一块块新鲜的猪肉便呈现在眼前。这些猪肉将成为刨汤宴上的美味佳肴,让每一位宾客大饱口福。
父母亲接着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一顿丰盛的刨汤饭。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奏响,香气四溢。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摆满了桌子:炒猪肝鲜嫩可口,腰子大骨炖萝卜汤浓味美,木耳里脊肉口感爽滑,葱爆小肠尖香辣诱人,血旺口感细腻,味道鲜美……
宾客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品尝着这些用自家养的猪做成的美味佳肴,赞不绝口。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酒足饭饱之后,宾客们个个满意而归。他们带着满嘴的肉香和满心的欢喜,踏上了回家的路。而我们家则沉浸在一片温馨与满足之中,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好时光。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传统习俗逐渐淡化。但在我心中,那份关于吃刨汤的记忆却永远无法抹去。承载着我对家乡和民俗文化的深深眷恋。
每当腊月二十左右,年味渐浓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些吃刨汤的日子。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那份年味的乡愁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