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天彬(江雾)的头像

唐天彬(江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6
分享

文学梦与四川散文的诗意情缘

当“我与四川散文”的征文启事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文学爱好者心田时,我心中那沉睡已久的悸动再次被唤醒。回望来路,我的文学梦恰似一粒微小的种子,在高中时代的岁月里悄然破土,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向着阳光,顽强生长。

我的文学旅程始于一个信息尚不发达、书籍稀缺的年代。在那青涩的岁月里,语文课堂上,老师引领我们走进杨朔的《天山行》和秦牧的《花市》。他们的文字,如同春日的细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悄然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杨朔笔下那如诗如画的天山风光,秦牧文中繁花似锦的花市景象,令我心驰神往,也点燃了我对散文创作的炽热向往。那时,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坚定的梦想:我要用文字描绘世界,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作家。

然而,现实总是比梦想更加骨感。在那个高考刚刚恢复、学习资源匮乏的年代,课外书籍如同稀世珍宝,难以寻觅。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几位慧眼识珠的语文老师——宋小武老师和黄良鉴老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课余时间,为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散文集,其中就有那本《随便翻翻》。这本书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从中汲取养分,并开始尝试模仿,踏上散文创作之路。

尽管那时的作品稚嫩而青涩,远未达到发表的标准,但我并未气馁。我和几位同样热爱文学的同学一起,组织编辑了一份名为《金山》的油印小报。我们将各自的习作印发出来,互相交流,那份小小的成就感,成为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时光荏苒,我踏入了农校的大门。在这里,我遇到了另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语文老师——张廷凡老师。一日傍晚,我漫步于金山寺放生池旁,被那绚烂的晚霞深深吸引,灵感如泉涌,挥笔写下了《圆池黄昏》。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反复修改,最终鼓起勇气,将作品投向了《巴山文艺》。出乎意料的是,这篇作品竟然被发表了!这份意外的惊喜,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创作热情。

此后,工作之余,我时常提笔,或写随笔,或作小诗,虽然屡遭退稿,但成为作家的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至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开江县作协主席林佐成老师的案桌上,我邂逅了《四川散文》。这本杂志,设计简洁而不失内涵,内容丰富而深邃,令我眼前一亮。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篇文章,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也要向《四川散文》投稿!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我重击。我的稿件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这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激发了我更加努力的决心。我深知,要想在文学的道路上有所成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于是,我开始更加勤奋地阅读,更加刻苦地练习,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加入四川省散文学会,让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四川散文》的页面上。

终于,在去年年底,在巴中作家李利民老师的鼓励下,我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四川散文学会的大家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文学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芒。在新春年味征稿活动中,我的《吃刨汤》一文荣幸地登上了《四川散文·微刊》。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创作的激励。

回望过去,从高中时代的文学初体验到如今的《四川散文》发表,我的文学之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每一次的退稿,都是对意志的磨砺;每一次的发表,都是对梦想的肯定。

如今,虽然我已经在四川散文的舞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文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文学的敬畏与热爱,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情感温暖人心,让梦想在四川散文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与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携手同行,在四川散文的天空下,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学传奇。因为,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文学之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