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属于书籍与思想的节日,一个让心灵在文字中得以沉淀与升华的时刻。在友人的诚挚邀请下,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文化传承的深深敬畏,前往郫都区书院社区。在那里,一场以“书香郫都,阅见未来”为主题的读书会,正静静等待着每一位爱书人的到来。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能够暂时放下世俗的纷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沉浸在经典的世界中,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一种心灵的奢侈。
步入书院社区,一股淡雅而悠远的书香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了那个以书为伴、以墨为友的古老年代。会场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几部泛着岁月光泽的线装书——杨雄的《扬子法言》。这部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思考家风与社会风气的深刻联系。它如同一座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随着导读员温柔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响起,会场内渐渐响起了一片琅琅书声。我们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那时的我们对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今天,我们再次捧起《法言》,细细品味其中的《修身》、《寡见》、《君子》、《问明》、《孝至》等篇章。每一段文字都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特别是那句“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如同一座灯塔,在迷雾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前行的路。
家风,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词汇,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期望,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杨雄的笔下,家风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体现,更是社会风气的微观缩影。它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家风正,则人心齐;家风邪,则人心散。一个家庭的风气,直接关乎其成员的幸福与未来,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貌。
在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而深刻。一位年长的读者感慨道:“家风恒之存,子孙永传承。一个好的家风,能够让家族世代受益,让子孙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他的话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的确,家庭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心灵的港湾。家风,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抵御外界诱惑、保持内心纯净的坚固防线。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与自省。
我对此深有同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滋养。家风,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剂,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基石。它不仅支撑起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小家,更是构建文明乡风、社会正气的基石。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国之风,是中华民族实现自我认同、完成自我迭代的基石。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秉持着家国情怀,以家为基,以国为志,他们的精神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华夏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直至今天,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家风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家风成为一种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像今天这样的读书会不仅仅是一场形式上的活动,而是能够真正激发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家风的重视,让书香成为郫都乃至整个社会最持久、最迷人的风景线。
让我们携手,以书为伴,以家为根,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化瑰宝。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如何变幻,愿我们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让书香与家风同行,携手共赴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文字中感悟家风的温度,在阅读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社会,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