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名叫沭河,是莒县的母亲河。是从沂山南坡石槽峪北太婆顶发源的,流经山东、江苏,最后流向大海中。沭河孕育了山东三大文化中的莒文化,莒文化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古人就在沭河两岸繁衍生息,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文化。在沭河的支流陵阳河两岸,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陵阳河遗址也被选入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我家就在沭河岸边的一个小村落。我至今记得,小时候父母领着我去沭河边玩,那时候的沭河还没有沭河湿地公园,两岸都是芦苇荡,里边不少野鸡野鸭。小时候看着野鸡野鸭就追着跑,总想逮住,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都跑着去找父母哭,父母就会找一些野果子,在清凉的河水中洗过,拿来给我吃,我至今笑起来都会流口水。
记得我是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建设沭河湿地公园,建设了几十个景点,为当地居民,外来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小时候没有去过大城市,对于湿地公园的印象也仅限于书本中。一直到沭河公园建成,父母领我去玩,公园的树木,花朵,小草,还有小鸟等等,让我陶醉在这竞相开放的花团锦簇中,陶醉在那风景秀美的青山绿水里。一瞬间拉进来我和大自然的距离,感受到大自然的朴实无华和生机勃勃,以低调但又气宇不凡的姿态存在我们身边,包容着世界万物。
参军入伍多年之后回到家乡,发现沭河公园更加美丽了,成为莒县代表性景点,其中沭河公园的钟楼更是成为标志性建筑物。放眼河流两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随处可寻。不远处的河中岛上,一群小鸟展翅飞翔,饱览沭河的优美景色,去追求诗和远方。
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沭河没有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河水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清冽,有时候还能够看到小鱼小虾游来游去。成群的野鸭在河中嬉戏打闹,成群的白鹭、丝光椋鸟、鸽子、翠鸟站在树枝上晒羽或歌唱。银杏,红枫林、玉兰树、栗子树、向日葵……花色斑斓,散发出每个季节独有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神清气爽。之前曾经看到一句形容沭河公园的句子,非常形象,“一年四季,春看柳烟袅袅,夏观荷叶纳凉,秋看芦苇荡荡,冬品梅花傲寒”。
依托沭河公园建设了健身步道,在户外健身的时候,又欣赏到诗情画意的沭河。漫步在沭河两岸的健身步道上,看着眼前鸟语花香惹人醉,绿树成荫忘归返的风景,心中的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在健身步道上处处见绿,步步见景,满足大众对美景的渴望,满足大众对户外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真正实现了“绿地服务于民”的设计理念。
走在沭河的河堤路上,边走边瞧,为沭河的变化而感慨,为莒县的发展而幸福。莒国古城灯光璀璨、熠熠生辉;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沭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莒县人,你让我们在你的怀抱里安详舒适地生活。
每年春天都会组织活动,前往沭河两岸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秉承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注重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充分挖掘人文、历史、水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自然神秀和人工雕琢是沭河公园的特点。沭河的变迁也见证了莒县的发展,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沭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走在沭河的岸边,沭河日夜流淌,流逝的岁月在书写着历史的每一个章节,那是一幕幕使人不能忘怀的往事,是莒县人无尽的思念!一群鸭子跳入碧波万顷的沭河,激起朵朵浪花。我凝视着浪花,仿佛向我歌唱,歌唱沭河的变迁。
本文刊发与《东方烟草报》2023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