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腾元的头像

张腾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06
分享

麦浪金黄 馒头飘香

盛夏时节,千亩麦田里,麦穗日渐饱满,麦浪滚滚飘香,麦浪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夏粮丰收的图景让人心醉。

四季分明的山东大地,是小麦第二主产区,地处黄河下游,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山东土壤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适合种植小麦,能够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小麦,所以说山东地区是仅次于河南的,第二大小麦主产区,也让山东人养成了喜欢吃面食的习惯。

山东除了煎饼有名之外,馒头也是独具特色的。很多老一辈的人,有时候忙起来,没有时间做饭,就拿一个馒头,配着咸菜吃,立马就充饥解饿了。

在我的家乡在山东鲁南地区,每个市,乃至有每个县都有独具特色的馒头,日照市的馒头有大馒头,还有花馒头,还有枣馒头等等。五莲县的馒头就是以“大”著称,和胶东一代的馒头相似,在那里,一斤一个馒头很正常,甚至有的馒头都四五斤一个。制作这种大馒头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行。三五十岁的壮汉,一次吃一个馒头就能够吃饱。

在我的家乡莒县,馒头也叫饽饽或者馍馍。在进入腊月之后,家家户户就开始蒸花馍,一个毫无生机的面团,揉揉捏捏一番,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花儿”、“鸟儿”、“鱼儿””便呈现在面前。蒸花馍的的来源已无法考证,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的花馍,是对于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寄托,祈求新年新气象,新年好运到。现在花馍也已经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花馍小巧玲珑,栩栩如生,让很多外地人也慕名前来采购,甚至有一些乡镇都形成了花馍农产品产业链,有负责制作的,有负责宣传的,有负责设计包装盒的等等,一些小作坊也发展成大工厂。

花馍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鱼”、“刺猬”、“枣山”等等,现在每一年的生肖也会有很多人做成花馍。但常见的主要就是“鱼”比较多,因为鱼的寓意多,在新年蒸“鱼”花馍象征着来年“年年有余”,儿女结婚蒸“鱼”,预祝小两口未来的日子如鱼得水,恩爱幸福。“枣山”在莒县北部地区每年春节都会制作的,“枣山”和其他的花馍有点不太一样,花馍一般都是小巧玲珑,但“枣山”就比较大,因为是山的形状,并且是一层层组成的,每层在点缀上红枣,寓意着红火,步步升高,早生贵子等。

现在蒸花馍已经不仅仅在春节蒸,在生日,婚庆,婴儿满月百日等等重要场合,都会蒸花馍。在莒县大多数家庭都会自己做花馍,各家有各家的特点。对于小孩子来说,花馍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长大之后,有时候看到或者吃到花馍,心中就会有一种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尤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时候,看到家乡的面食。花馍都是妇女用勤劳和智慧制作而成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花馍,充分展现了现代农民的多才多艺的新时代风采。

制作花馍的有一套严格的工序,从最开始的选材上就有很多要求,面要是当年的新面,面有小麦的清香,手感细致柔软而不光滑;沾一点放口中,细细地品尝,要有微甜的味道在舌尖,这仅仅是选材一个方面。在和面,发面,制作,再到上锅蒸,哪一个环节都不能错,都要专心致志,只要一个步骤出错,做出来的花馍就不好。

记得母亲在制作花馍的时候,对于面引子都要精心挑选,当时我还问母亲,面引子不都一样啊,还不如直接用发酵粉方便,我母亲还说发,一看我就没有做过面食,发酵粉和面引子肯定没法比,发酵粉发出来的面,没有香味,有一些牌子的发酵粉,做出来的花馍味道有一股味道,不好吃,面引子也分新面引子和老面引子,老面引子做出来的要比新面引子更香,更筋道,口感更好,还有做花馍有很多讲究,如果面没有发起来,寓意运气不好,所以说制作花馍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专注力的,在以前的时候制作花馍,仪式感很神圣的事,以前我姥姥在制作花馍时,一天都不让人打扰他。通过和我母亲的聊天和看目前在制作花馍,让我学习到很多关于制作花馍的经验和传统习俗。

现在制作花馍比以前有了很大创新,在和面时会加入新鲜果蔬汁或者牛奶;制作儿童喜欢的形状,比如说熊大,熊二,海绵宝宝等等这些卡通形象。让简简单单的面团,制作成充满个性,与众不同的花馍。现在一些食品厂都开始接受私人订制,比如说今年是龙年,就会只要各种各样的“龙馍”,也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私人订制。

在莒县还有日照其他很多地区,花馍已经成为具有独具特色的当地面食,成为一个地区代表性面食,通过以传统花馍为基础,进行创新创造,形成了符合现在大众口感和形状的花馍,都分出很多系列花馍,甚至一些食品厂的花馍都走向全国,远销海外,收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一个小小的花馍,寄托着莒县人的乡土情怀,寄托着莒县的传统文化习俗,蕴含莒县民间手艺之美,也带着对中国,家乡的美好祝福,也体现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刊发于《中国应急管理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