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河北沧州河间一个小乡村,现在在深圳工作,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心灵的深处。而老家的那座老屋,便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那一颗。
回忆的起点 :去年春节刚过,我打电话给父亲,“爸,我想给您在老家盖个新房。” 电话这头,我握着手机,声音微微颤抖,那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后,父亲缓缓说道:“儿啊,费那钱干啥,老屋住惯了,挺好的。” 我坚持着:“您别管钱的事儿,就说您愿不愿意吧。” 七十多岁的父亲终于松口:“唉,愿意,咋不愿意,就是觉得太麻烦你们了。”
挂了电话,我望向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遥远的农村老家,那座承载着我无数美好回忆的老屋。我叫长栓,51 岁了,在城市里历经多年的打拼,如今也算有了安稳的生活。然而,无论我走得多远,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始终留给了老家的那片土地和那座老屋。 小时候,老屋是我们兄弟四人的欢乐天地。大哥长乐稳重踏实,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我们;二哥长年机灵调皮,满脑子都是鬼点子;四弟长发憨厚老实,总是跟着我们一起闯祸一起欢笑。那是一座典型的农村瓦房,土坯墙,青瓦顶,院子里还有一棵歪脖子枣树。春天,枣花飘香,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飞舞,那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夏天,我们在枣树下乘凉,听母亲讲着那古老而又动听的故事,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秋天,满树的红枣像玛瑙般诱人,馋得我们直流口水,那是收获的喜悦;冬天,老屋为我们遮风挡雪,一家人围坐在热炕头,温暖又幸福,那是家的味道。
母亲在世时,老屋总是充满了生机与温暖。她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炊烟袅袅升起,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那是家的呼唤。父亲则在院子里精心侍弄他的小菜园,种着各种时令蔬菜,那是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兄弟四人放学后,在院子里写作业、玩耍,偶尔也会因为争抢玩具而闹得不可开交,但转眼间又会和好如初,那是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然而,9 年前母亲的离去,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打破了老屋的宁静。自那以后,老屋仿佛失去了灵魂,渐渐变得破旧、落寞。父亲独自一人守着那座老屋,日子过得平淡又孤单,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凄凉。如今,我想为父亲盖新房,不仅是想改善他的居住条件,更是想让老屋重新焕发生机,找回那些曾经的温暖与美好,那是我对家的眷恋与深情。
重归故土 周末,我和妻子林悦踏上了回老家的路。一路上,熟悉的风景不断掠过车窗,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那是一种近乡情更怯的复杂情感,不知道再次见到老屋,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当车子缓缓驶进村子,那座熟悉的老屋出现在眼前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老屋的墙壁已经斑驳,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残缺,院子里的枣树似乎也没有了往日的繁茂,显得有些孤零零的。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时光的沧桑。 父亲早已在门口等候,他的背更驼了,头发也全白了,但眼神里依然透着对我们的疼爱。“爸!” 我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那双手是如此的粗糙,却又如此的温暖。
走进老屋,屋里的陈设还是老样子,只是落了不少灰尘。看着这一切,那些和母亲在一起的过往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每一个画面都如此清晰,如此珍贵。“这些年,这老屋多亏了你爸时不时修修补补,要不啊,早不成样子了。” 妻子的感慨,让我对父亲又多了一份敬佩与心疼。父亲笑着摆摆手:“没事,住惯了,舍不得。” 我环顾着四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把新房盖起来,让父亲住得舒心。 当天晚上,我和父亲坐在院子里,就着月光,聊起了盖房的事儿。“爸,您想要个什么样的房子?” 我问道。父亲抬头望着夜空,沉思了一会儿说:“就按以前老屋的样子盖就行,我就喜欢这种老房子的感觉。院子里还是要留那棵枣树,这树啊,和咱们家有感情了。”“行,都听您的。” 我点头答应着。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父亲在村里四处打听,找来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为首的张师傅,干了几十年的建筑活儿,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实在和手艺好。还有年轻些的小李,虽然入行不久,但干活儿特别有干劲儿。我们又去镇上的建材市场挑选材料,每一个细节,我都和父亲反复商量,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那是我们对家的用心与执着。
回忆如潮 在老屋拆建的过程中,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回忆不断涌上心头。记得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玩耍时不小心摔倒,膝盖擦破了皮,疼得大哭起来。母亲听到哭声,急忙从屋里跑出来,心疼地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吹着伤口,一边轻声安慰我:“乖孩子,不哭不哭,妈妈给你吹吹就不疼了。” 父亲则在一旁着急地找来药水和纱布,小心翼翼地帮我处理伤口。大哥听到动静也跑了过来,一脸关切地问我疼不疼,还说要帮我教训让我摔倒的那块石头。二哥在旁边调皮地扮鬼脸,想逗我开心,四弟则乖乖地跑去屋里给我拿了一颗糖。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人深深的疼爱,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 还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我们兄弟四人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在院子里回荡,那是童年的欢乐乐章。母亲站在门口,看着我们玩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父亲则从屋里拿出几个烤红薯,招呼我们吃。那香甜的烤红薯,温暖了我们的胃,更温暖了我们的心,那是家的温暖与甜蜜。
如今,母亲已经不在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我心中,如同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看着老屋的一砖一瓦被拆除,我心中虽然有些不舍,但也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新房能承载起新的回忆,给父亲一个幸福的晚年,那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拆建的日子里,父亲每天都会守在工地上,看着新房一点点成型。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欣慰和喜悦,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妻子林悦也没闲着,她和村里的妇女们渐渐熟络起来,大家一起帮忙给工人们做饭。村里的刘婶儿,热情豪爽,经常过来搭把手,还时不时给我们送来自己种的新鲜蔬菜,那是邻里之间的情谊与温暖。
困难与坚持 然而,盖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工地上的一些建材被雨水浸泡,部分已经搭建好的墙体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看着这一切,我心急如焚,在雨中焦急地踱步。“这可怎么办啊?” 张师傅无奈地说:“田大哥,这雨下得太突然了,只能等雨停了再重新整理。” 父亲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儿啊,别着急,这都是小问题。盖房子嘛,总会遇到些波折,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冷静下来,和张师傅、小李他们一起商量对策。雨停后,我们赶紧清理被浸泡的建材,对出现问题的墙体进行修补加固。经过几天的努力,工程终于又重新走上了正轨,看着新房逐渐有了模样,我的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这段时间,大哥长乐也从外地赶了回来,他在城里做着小生意,听说家里盖房,特意放下手中的活儿回来帮忙。二哥长年虽然人在远方,但经常打电话回来关心盖房的进度,还时不时给我们出些主意。四弟长发也利用假期,回来帮着搬搬材料,打打下手。一家人齐心协力,为了新房的落成共同努力着,那是亲情的凝聚与力量。
新房落成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新房终于落成了。那座崭新的瓦房矗立在老地方,既保留了老屋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一些现代的气息。院子里的枣树也被精心修剪过,显得生机勃勃。新房的墙壁洁白如新,屋顶的瓦片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那是一幅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画面。 “爸,您看看还满意吗?” 我笑着问父亲。父亲眼里闪着泪花,不住地点头:“满意,太满意了,这房子盖得真好,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 我们一家人走进新房,父亲在每个房间里都仔细地看了一遍,抚摸着墙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后啊,咱们一家人又能在这新房里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了。” 妻子开心地说。 当天晚上,我们在新房里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了村里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这房子盖得漂亮啊,长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邻居们纷纷夸赞。“多亏了大家的帮忙,不然这房子也不能这么顺利盖起来。” 我感激地说道。 在热闹的氛围中,我望着父亲,他的脸上满是欣慰和满足。我知道,这座新房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们一家人情感的寄托,它将续写我们的故事,承载着我们未来的幸福与温暖。时光流转,老屋已去,但它所承载的回忆永远不会消逝。而这座崭新的房子,将在岁月中见证我们家庭的延续与传承,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