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代课
我生于河北农村,今年五十一岁。记忆的长河悠悠流淌,总把我带回子牙河畔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儿时,我跟着母亲在田地里辛勤耕耘,在泥土中播撒希望;1992年元旦,又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在乡村河间市杨营小学的讲台上,为孩子们播种知识的种子。那些岁月,宛如一首悠扬的老歌,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深情与眷恋。
子牙河畔的童年烙印
子牙河,那是我童年的欢乐源泉,也是我成长的无声见证者。它悠悠流淌的河水,仿佛永不停歇,每一道波纹里,都藏着我童年的欢声笑语与绮丽梦想。
小时候,伴随母亲在田间劳作,是生活的日常。天刚破晓,母亲便扛起农具,我则像个小尾巴似的紧紧跟随。田埂上,野草挂着清晨的露珠,凉凉地轻触我的脚丫。母亲熟练地弯腰除草、施肥,我在一旁努力模仿,却总是笨手笨脚。劳作累了,我们就坐在田边,静静凝望子牙河。河水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金色光芒,偶尔有鱼儿欢快跃出水面,打破平静,泛起层层迷人的涟漪。
夏日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常相约来到子牙河边。月光温柔洒在河面上,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银色丝带。我们在河边嬉笑玩耍,用自制的网兜捕捉萤火虫,那一闪一闪的微光,恰似从天上掉落人间的璀璨星星。玩累了,大家便躺在柔软的草地上,聆听老人们讲述子牙河的古老传说,那些神奇的故事,在夜风中轻轻飘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
在这片土地上,我领略了大自然的慷慨与温柔,也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不易。土地教会我勤劳坚韧,子牙河赋予我灵动豁达。这些特质,在我成为乡村代课老师后,始终如影随形,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初登讲台的忐忑与憧憬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机缘巧合之际。村里的小学,因一位老师的突然离职,师资出现短缺。村长找到高中毕业的我,希望我能去学校代课,帮助孩子们继续学业。我几乎未加思索,便一口答应下来。那一刻,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向往,更是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深深的责任感。
开学第一天,我怀揣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走进那间略显简陋的教室。教室里摆放着十几张破旧桌椅,黑板上还残留着上节课的字迹。孩子们的目光齐刷刷向我投来,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期待。我的心瞬间被触动,暗暗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教好这些孩子。
第一堂课,我讲授的是一篇描绘春天的课文。为了这堂课,我精心准备许久,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还特意前往子牙河边采来一些野花,想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当我站在讲台上开始授课时,紧张的情绪如影随形,声音微微颤抖,手也有些不听使唤。但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渐渐放松下来,绘声绘色地描述春天的美景,展示手中的野花。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教室里,也洒在孩子们和我的身上。初登讲台的青涩,在那一刻,渐渐被成就感与喜悦所替代。我仿佛看到无数颗种子,在我的悉心浇灌下,正努力破土而出。
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日子在忙碌与充实中悄然流逝。身为代课老师,我肩负起多个科目的教学重任,语文、数学、自然……每一门学科,我都倾尽全力去教好。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语文课文中的情感,我会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给他们讲述子牙河畔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教数学时,我会运用田地里分庄稼、家里分鸡蛋等生活实例,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自然课上,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子牙河边观察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乡村的孩子,大多淳朴善良,却也不乏调皮捣蛋的。有个叫小虎的孩子,总是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我并未一味批评他,而是课后找他谈心。原来,小虎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因缺少父母关爱,便想用这种方式引起他人注意。了解情况后,我常在课余时间陪他聊天、辅导功课,还组织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小虎变了,课堂上变得认真起来,成绩也大幅提高。看着他的转变,我心中满是欣慰。
除了教学,我还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有的孩子家庭贫困,买不起学习用品,我就用自己微薄的代课工资为他们购置;有的孩子生病了,我会带他们去村里的诊所看病。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我既是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
与同事们的深厚情谊
在乡村小学的日子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他们和我一样,坚守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李老师,是学校里资历最深的教师。他在这所学校任教已达几十年,见证了学校的兴衰变迁。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告诉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上遇到难题,不知该如何让孩子们理解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李老师得知后,耐心为我讲解,还亲自到我的课堂上,示范教学方法。在他的帮助下,孩子们轻松掌握了知识,我也对教学有了更深的领悟。
张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她擅长音乐和美术,经常组织孩子们举办文艺活动,让原本略显枯燥的乡村学校充满欢声笑语。我们常一起探讨教学计划,互相听课并提出建议。她的热情与创造力,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有王老师、赵老师……每一位同事,都如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虽光芒微弱,但汇聚在一起,却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天空。我们一同备课、批改作业,为孩子们的进步欢呼雀跃,为学校的发展齐心协力。那些与同事们并肩奋斗的日子,充满温暖与感动,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困境与坚持的较量
乡村代课老师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微薄的工资、简陋的教学条件,以及外界的种种诱惑,都曾让我心生动摇。
每个月的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看着曾经的同学在外面的世界闯荡,赚着比我多得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也曾羡慕不已。有时,我会暗自思忖,这样的坚持,究竟意义何在?
教学条件的艰苦,也是巨大的挑战。学校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很多时候,我只能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授知识。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孩子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却依旧认真听讲。看着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心中满是心疼与无奈。
然而,每当看到孩子们因我的教导而取得进步,看到他们纯真的笑容,听到他们亲切地喊我“老师”,所有的动摇与抱怨便烟消云散。我深知,这些孩子需要我,这片土地需要我。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与期待,更不能放弃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我选择坚持,在这条充满艰辛的乡村教育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离别与不舍的情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乡村小学代课的日子,一晃便是几年。后来,因一些缘由,我不得不离开学校,结束代课生涯。
离别那天,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脸上满是不舍。有的孩子送来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有的孩子拉着我的手,哭着说:“老师,你不要走。”那一刻,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这些年,我早已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孩子,如今要离开,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走出学校的那一刻,我回首望去,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我们之间的故事。子牙河依旧静静流淌,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在这片土地上的付出与收获。
虽然离开了乡村小学,但那些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那些在讲台上挥洒汗水的日子,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明白,作为乡村代课老师的这段经历,已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让我懂得责任与担当,也让我领悟到爱的力量。
如今,离开教师职业三十年,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依旧暖意融融。那些乡村的孩子们,如同子牙河畔盛开的花朵,在我心中永远绚烂绽放。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美好回忆,继续坚定地前行在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