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小吃
沧州最牛的饭店,那就是青山小吃店,己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晨光刚染白运河边的芦苇,青山小吃的铁皮门就"吱呀"推开了。王青山拎着两扇新鲜的羊排往案板上一放,刀刃与木墩相击的脆响,惊醒了整条顺河街的清晨。
这方寸之地的传奇,始于1987年的蜂窝煤炉。那时王青山在国营饭店掌勺,厂子倒闭后他支起铁皮棚,用下岗费换来的老卤料罐起家。二十平米的小店没有菜单,想吃什么全凭他看菜下锅。"老客进门不用开口,我闻着味儿就知道他今儿馋哪口。"他常说这话时,手里的铁锅正爆炒着沧州特产的黄骅冬枣,甜香混着酱香在窄巷里横冲直撞。
镇店之宝是那道"运河全家福"。青虾仁、渤海湾花蛤、河间驴肉丸、东光老豆腐在砂锅里相拥,佐以二十四种药材熬制的浓汤。这道菜的秘诀藏在吊汤用的百年枣木锅盖——老周头家祖传的锅盖,当年换了王青山十碗驴肉火烧。如今锅盖裂了缝,他用鱼胶细细粘补,说这裂纹里藏着沧州人的烟火气。
最绝的是他自创的"铁狮子头"。精选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摔打百余下成球,裹上金丝小枣蒸制。某次省里领导来视察,尝后连声道:"这狮子头里有沧州的魂。"王青山却嘿嘿笑:"魂不魂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儿子小时候就靠这狮子头考上了清华。"
去年有富商出三百万盘店,他指着墙上斑驳的奖状说:"您看这张'运河杯厨艺大赛金奖',是我徒弟拿的。那边'最暖心早餐店',是社区老太太们评的。这些奖状加起来,可比三百万金贵。"说罢继续给老主顾添汤,蒸汽里的皱纹笑成了沧州地图的褶皱。
暮色四合时,小店门口依然排着长队。穿貂皮大衣的贵妇和蹬三轮的老汉挤在一起,中学生捧着作业本背书,出租车司机把计价器调成暂停。王青山的儿子留学归来,在厨房帮忙切配,案板上的驴肉丸滚成珍珠串。"爸,咱开个分店吧。"年轻人试探道。王青山把铁锅往灶上一扣:"分店能炖出这老汤的年份?能熬出运河水的咸涩?能留住你妈当年在窗口收钱时的笑?"
打烊后,王青山蹲在店门口抽旱烟。运河水倒映着霓虹灯,铁皮棚顶的铁锈簌簌掉落。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妻子裹着塑料布给他送饭,怀里还揣着保温桶。如今保温桶成了古董,铁皮棚成了网红打卡地,可掀开锅盖的刹那,驴肉香还是当年那个味儿。
运河的风掠过青石板路,把铁锅的叮当声送向远方。青山小吃的招牌在暮色中微微摇晃,像一颗嵌在沧州掌纹里的痣,记录着这座城最滚烫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