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木的头像

独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2
分享

太陵

在晨雾未散时,就和当地的友人已站在太昊陵的午朝门前观看。朱红宫门在青灰色的雾霭中若隐若现,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仿佛叩开了六千年的时光,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发源地。

跨过汉白玉御道,古柏夹道而立。它们的枝干扭曲着向上生长,像是被某种力量揉皱的青铜雕塑。导游说这些古柏都是明代所植,每一棵都有编号。我伸手抚摸其中一棵,树皮粗粝如老人手背的纹路,沟壑间渗出的树脂泛着琥珀色的光。

统天殿前的月台铺着整块的青石板,缝隙里长出的苔藓竟也带着庄重的墨绿。殿内伏羲氏的彩绘像高悬于神龛,他左手执矩,右手持规,目光穿越时空落在每一位来访者身上。供桌上的香烛青烟袅袅,在晨光中织成一张透明的网,将现代人的祈愿轻轻托举。

穿过显仁殿时,我听见清脆的铜铃声。循声望去,原是几位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拍照,裙裾扫过殿前的石狮子。这场景让我恍惚——六百年前,是否也有这样衣袂飘飘的身影,在雕梁画栋间穿行?

最难忘是独秀园的奇柏。那些松柏被园艺师修剪成形态各异的动物与器物,最妙的当属"鹿鹤同春":苍劲的树干化作鹿身,枝桠伸展成仙鹤的羽翼,针叶间还缀着几簇新绿的嫩芽。更奇的是"二龙戏珠",两条青龙首尾相衔,龙爪下的石球竟能随风转动,引得游客们纷纷伸手试力。

午后登上龙湖的画舫,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垂柳与古桥。船娘唱着当地的民谣,橹声欸乃间,忽见一群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掠过水面划出银色的弧线。船尾的涟漪里,太昊陵的飞檐渐渐模糊成水墨画卷中的淡影。

暮色四合时,我和友人坐在龙湖畔的茶寮里。远处的伏羲陵墓被晚霞镀上金边,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茶烟袅袅中,忽有清风徐来,携着龙湖的水汽与柏木的清香,仿佛六千年的文明脉络,正从指尖缓缓流淌而过。

 今天返回北京,有机会一定再来周口,太陵给我留着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