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木的头像

独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2
分享

记忆中的饺子

《记忆中的饺子》

记忆中的北方的冬天总在冬至这天变得格外庄重。我的家在河北沧州的窗外的梧桐叶早已落尽,北风卷着细雪掠过街巷,家家户户的窗棂上却蒸腾起白茫茫的雾气。案板前,母亲正揉着面团,面粉如雪般簌簌落在她蓝布围裙上,像极了童年记忆里的那一场初雪。

这团面要揉得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母亲的手掌在面团上辗转按压,指节深陷时发出细微的呲呲声,仿佛在与岁月对话。父亲在一旁剁馅,刀刃与案板碰撞出清脆的叮当声,韭菜的鲜香混着肉末的醇厚在空气中弥漫。我总爱偷尝刚拌好的馅料,被母亲笑着轻拍手背:"小馋猫,留着劲儿包饺子。"

擀皮是门手艺。父亲将面团揪成剂子,擀面杖在掌心灵活转动,面皮便如满月般舒展。边缘薄如蝉翼,中心微微鼓起,托在掌心像捧着一片温润的云。我笨拙地学了多年,始终包不出母亲那样精致的月牙褶,倒是独创了几种奇形怪状的"元宝饺",被妹妹戏称为"外星飞船"。

冬至的饺子要包进硬币和红枣。硬币象征财运,红枣寓意甜蜜。母亲总把包着硬币的饺子捏成特殊的褶皱,下锅时却故意搅乱顺序。"吃到的人有福,吃不到的也不亏。"她笑着说,眼睛弯成月牙。我们却总在饺子端上桌时争着抢那几个奇形怪状的,仿佛拆开生活赠予的神秘礼物。

厨房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玻璃窗,饺子在沸水中浮沉,宛如银鱼穿梭。父亲总说煮饺子要"三开三点",加三次冷水才能让皮馅交融。揭开锅盖的瞬间,白雾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母亲将第一碗饺子敬天,再依次分给老人孩子。咬开薄皮,汤汁在舌尖炸开,韭菜的清爽与猪肉的醇厚缠绵交织,仿佛把整个冬天的暖阳都含在了嘴里。

如今速冻饺子填满了超市冰柜,可机器压制的面皮总少了手工的温度。每次回家,母亲仍会执意包饺子,案板上的面粉依旧沾在她鬓角,像落了层霜雪。我们围坐在一起,听她絮絮说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老话,看窗外的雪片在暮色中轻轻飘落。

这小小的饺子,裹着人间烟火,包着岁月春秋。它是漂泊者的乡愁,是团圆夜的灯火,是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温暖密码。当热气漫过母亲眼角的皱纹,我忽然懂得,这世间最珍贵的美味,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有人愿意为你洗手作羹汤,把时光揉进面皮,将牵挂拌进馅料,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煮出生活的滋味。

       母亲离开我己近十年,但记忆中的饺子依然是我的最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