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街头巷尾、社区公园都呈现出喜庆、炽热的“中国红”,激荡着爱国情。
今年女儿8岁,正上二年级,是一名少先队员。我也趁着热点,带女儿一起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涂染孩子心中的“中国红”,一起传承“红色基因”,共同“红色成长”。
“妈妈,我想给李想一块糖!”
10月15日,我和女儿在电影院观看了《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电影,因为处于时间的特殊性,看这部电影之前给女儿还是做了一点功课的,其实我从小学前就给她简单通讲过《上下五千年》的上中下三册,但对于这段历史,只是通过书中的文字讲给她听,我觉得用电影的方式让女儿更加直感地了解那段历史。
宽敞的影院,巨大的影屏,舒适的座椅,女儿刚开始欣喜不已,然而随着实际的战争场面出现,女儿的小手心湿乎乎地,总是拉着我的手,有时小声地问着我,我也小声地回应着她,以免怕她看不懂。
当我们看到美军动用大量的坦克部队攻击我军时,女儿显得很紧张地问我,“妈妈,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坦克,咱们没有呢?”我用手拢住嘴在她耳边小声说,“那时候咱们国家很困难,没有那么多钱去买更好的坦克、枪支。”
当我们看到李晓利用敌人的电台用英语向美方喊话时,女儿小声说,妈妈,李晓说的英语可真好。我说,看平时让你学英语是为了什么,不只是单纯的学外国语言,而是我们在关键时候,可以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想法,让外国人更容易地了解我们中国。那以后会不会认真学英语啊?女儿笑着点点头,继续看。
当看到李想牺牲前拿着妹妹李晓送他的小花,又去舔给妹妹一块糖剩下的糖纸时,女儿看到李想脸上身上的流血,轻轻拉了拉我,小声说:“妈妈,我想送给李想一块糖。”此时,在屏幕的光亮下看着女儿那纯真的目光,不禁眼含热泪,对她点点头,转头看到李想牺牲的画面,又握紧了女儿那双柔软的小手。
当看到电影中的吴本正专家在给战士们讲课征求意见时,女儿问,咱们国家现在还有吴本正这个人吗?我说有啊,电影里的吴本正是军工专家,是在军事工业和国防科技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专门研发一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国防技术,提升咱们国家的军事能力。像“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中国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孙家栋,等等,好多专家呢。还有,现在咱们国家还发射了洲际导弹,可相当厉害呢,这次也让世界各国不敢小瞧了呢。那些专家就是从小爱学习、爱科学,长大了就可以给咱们国家研究出新的科技导弹,让我们祖国变得更强大。女儿小声说,妈妈,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当像吴本正这样的专家。
电影快结束时,在牺牲很多人的战场上,一名战士在战场上用力举起那张破损却很鲜艳的红旗时,我看见女儿用手摸了摸胸前的红领巾,那一刻,我知道红色的种子已在她幼小的心灵悄然种下……
“妈妈,那时他们不害怕吗?”
今年放暑假的时候,带着女儿去了沈阳,第一站我们就去了九一八博物馆。
当时是下午三点多,西侧的太阳照耀在那巨大的花岗岩立体台历上,左面记录着当年事变的发生过程,右面显示1931年9月18日那天的日历,台历上还有好多圆形的弹痕,仿佛正在昭示当年日军的暴行。
我拉着女儿买了电子解说便进入馆内,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又宛如踏入时光隧道,回到那个烟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穿梭于各个展厅,真实的照片、枪炮的模型、烈士的遗物,都生动地展现着当年的场景,女儿轻轻驻足凝视,戴上耳机,仔细地听着每一个展厅的历史背景。
即使提前做过功课,实际参观下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心灵有很大震撼。当我们看到监牢里的赵一曼、杨靖宇时,女儿拉住我的手问:“妈妈,那时他们不害怕吗?”我告诉她:“因为心中有信仰,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不害怕。”
出馆后,夕阳的光辉洒在身上,却无法驱散心中的那份沉重。女儿回头看了一下,对我说:“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的信仰就是爱家爱国,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害怕,我们就会更厉害,不让那些敌人欺负我们。”
我欣慰地看着她,知道这次的“红色旅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心里,我也在陪伴她的过程中,重温历史,被红色精神所激励着。
抚宁区委宣传部:陈艳坤
联系电话:13833543858(同微信)
编者的话: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背景,讲述“我”与8岁女儿的红色之行。通过看《志愿军:存亡之战》,女儿对战争装备、英语学习、英雄牺牲及军工专家有诸多思考,红色种子在其心中种下。暑假参观九一八博物馆,女儿看到先烈遗迹,被触动而坚定好好学习、爱家爱国的信念。“我”在陪伴中重温历史,受红色精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