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年与乡愁》 作者:陈景斌
读罢老舍先生的《过年》,思绪如脱缰之马,瞬间驰骋回故乡抚宁。那是一片并不繁华却满溢惬意与乡愁的土地,像一位沉默的老友,静静伫立在时光深处,等待我去倾诉,去怀想。
生于斯,长于斯,我这个 76 年的“孩子”,在抚宁的小山村呱呱坠地,后又到附近的平原村庄成长。儿时的记忆如同斑驳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小学时,迎着晨曦奔跑在乡间小道,书包里装着的是对未来的懵懂憧憬;初中时,与伙伴们在课间嬉戏打闹,教室的窗户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最难忘的,当属过年。一进腊月,村里就像被施了魔法,年味渐浓。母亲会早早地开始筹备年货,煮肉、蒸焖子的香气弥漫在小院,那是年的序曲。父亲则忙着写春联,笔锋游走间,是对新年的祈愿。而我,总是在一旁好奇地观望,时不时地帮忙递个红纸,沾点墨汁,满心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还记得那些年,跟着大人去赶集。集市上熙熙攘攘,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各种糖果点心的,应有尽有。我在人群中穿梭,眼睛里满是新奇,手里紧紧攥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盘算着买几个鞭炮,好让年三十的夜晚更加热闹。
当兵离家的那一刻,望着故乡的山水渐渐远去,心中五味杂陈。归来时,故乡已悄然变化。曾经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村里的房子也多了几分洋气。父母的脸上多了皱纹,鬓角添了白发,而抚宁,却在岁月的洗礼中日新月异。
如今,每至年关,我依然会回到这片土地。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听着长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抚宁的传说,关于家族的历史,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
在抚宁的这片土地上,我走过风雨,历经沧桑。童年的欢笑与泪水,青年的奋斗与迷茫,都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它承载了我的过去,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必将陪伴我走向未来。它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火,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想起,便觉温暖。岁月悠悠,抚宁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对它的热爱与眷恋,也将如那滔滔洋河之水,绵延不绝,流淌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