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8
分享

走村手记

最近,为了工作上的事,我跟几个同事下到村子里走走,几个村的所见所闻,让我心生感慨,随手记下。

车子在公路上行进,3月的田野,春意盎然,大田里的麦子是绿的,道路边的油菜花是黄的,紫荆花是紫的,红叶石楠树枝叶是红的……好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袁庄镇赵港村。

赵港地处如东县西北角,西边跟如皋市交界,北面与海安市接壤,属于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

村支书冯建军,是个40出头的汉子,个头不高,却很敦实,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

赵港村我前几年去过,总体印象是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尽管两面与外县市交界,但并无优势,因为没有工业,农业也没有什么特色,所以,一直发展不起来。然而,这次来,忽然看出了变化。首先是路变好了,水泥路遍布全村,有的路面还铺上了柏油,而且,道路干净整洁,路边连零星的垃圾也很难看到。农户的房屋旧貌换新颜,描绘“乡村振兴”漫画和传达各项惠民政策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用冯支书的话说,这叫“村庄绿化、路面硬化、河道亮化、乡村文化”。

冯支书带我们走进一个危房改造户家庭。小院不大,却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乡招呼我们进屋坐下,我问他:“新房子还可以吧?”他说:“当然好了,又宽敞又透亮,比以前的房子不知道好多少倍了,谢谢冯书记,也谢谢政府的关心。”老人脸上透出一种知足幸福的神情。

在村为民服务中心,我看到场院里有一个大机库,机库里面停放了好多大型农业机械,其中有一种我没有见到过“巨无霸”。冯支书告诉我,这是一台秸秆打捆机,是用于收集农田秸秆的。旁边一位女青年介绍说:“我们冯支书是个打捆机操作能手,每到收获季节,他就带领村干们下地作业。”这话我信,因为每当收获季节过后,冯书记和赵港村的一班人,个个都被风吹日晒成“大黑脸”。秸秆打捆离田,不仅减少了因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收集上来的秸秆卖给商家,又增加了村营收入。赵港村已成为如东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村。

走在村道上,遇上的老乡都主动地跟我们打招呼,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

冯书记带我们去看他们的“观光带”——幸福河。幸福河是地处赵港村腹地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河道两岸是用木桩打就的护坡,河道显得格外宽畅整洁,河里的水碧波荡漾,清清河水让人生出许多幸福感来。

从幸福河向北,不远处有一个新建的赵港村民休闲园,园里有草坪,有曲径,有健身器材,有长廊,有小亭等等,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好去处。同行的人说,可惜不住在这里,如果住在附近,他天天要来“休闲”。

最后,冯书记向我们介绍赵港村目前的工作,他说他们村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公共空间治理”项目,这个项目不仅能把赵港打造成“和美乡村”,还能为村里新增数百亩土地。

冯书记对赵港村的乡村振兴信心满满。

当我们踏上大袁庄村的时候,首先被呈现在眼前的数千亩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所震撼,真正的大手笔,一眼望去,广袤而平坦,高标准农田项目范围内,没有散居民房,没有零乱坟头,灌溉设施深埋地下,区间道路成线……好一幅新农村景象。

路上,我们遇到一位正在路边溜达的老人,一打听,知道他姓袁,“住在袁家庄,当然姓袁了。”老人幽默地说。老人今年已经九十四岁了,可他身体却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而且头脑清晰,他把我们引到他家场院里,我们坐在他家院场上闲聊。老人把话题转到他最感兴趣的“光辉岁月”,他16岁的时候当了兵,参加过孟良固战役,怕我不知道,又重复解释说“就是打死张灵甫的那场战斗”。他就是在那次战斗中入的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复员回乡,担任过大队民兵营长和治保主任等职务,搞水利建设带河工吃了不少苦。他说这几年村子里变化太快了,几乎一天一个样子。我问他:“您现在生活怎么样?”他说:“我自己现在生活很好,也很知足。我是一名党员,就算有困难也要自己克服。人老了,可不能倚老卖老,不能给政府添麻烦,这么多人,政府哪照顾得过来呀!你们年轻人,命好咧,我这是命长,跟着享福!”说着,他站起来,转身走进屋子,说是要给我们倒茶去,我们赶紧起身告辞。我想,等有时间,我要再来细听他的故事。

我们从村为民服务中心向西走,又来到去年春天我写过的大袁庄黄桃园,这里已成为大袁庄村的网红打卡地,这时候桃花开得正好,近20亩的黄桃园,满园红得像火,仿佛是要印证这里人们生活得红红火火。

孙庄是袁庄镇东北角的一个村,这个村目前拥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头衔,诸如绿色村庄、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文明村等等。

老远就看到孙庄村办公室屋顶上的“孙庄村为民服务中心”几个红字,当看到这些字的时候,人的心里就莫名地生出一种温暖。在村办公室院子的墙壁醒目位置,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白底红字,赫然醒目。村里的农家书屋、村务公开栏等各种阵地配套完善,尤其是村办公室门厅陈列的“党员积分榜”格外引人:本村哪些党员处处起表率作用,积90分以上;哪些党员工作一般,只有80分以上;哪些人只有70分以下,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看上去一目了然,“积分榜”既给人荣誉感,给人动力,也给人负疚感,给人压力。

我们漫步在村道上,在一块大田边上,看到一台大型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器的前面是一片刚收去菠菜的菜地,后面是刚翻出的新土,迎面扑来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芬芳,拖拉机的四周环绕着无数白色大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构成一幅生动而鲜活的乡村图画。

我们走进占地两百多亩的孙庄智能大棚区,这里是孙庄村省级循环农业基地。我跟大棚种葡萄的王伟很熟,因为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在葡萄上市的时候买几箱葡萄寄给亲友们。我们随意地交谈起来,交谈时他的电话、微信不断,有咨询葡萄栽培技术的,有请教经营方式的,有预约今年葡萄订单的……他边看手机边歉意地跟我说:“生意上的事情比较多。”处理完信息,他起身拉我走进几个大棚,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这个棚是阳光玫瑰葡萄,这个棚是妮娜皇后葡萄,这里今年改种西兰花……他说前几年创业时很艰难,村子里给了他不少支持,现在状况有了好转,他就把前年村里刚建成的几个棚转租过来,不仅让自己的事业有更大发展,也是保证村里的利益最大化。

我看到,葡萄园里的藤架上已经放出新叶,绿得自然、绿得可爱,西兰花叶肥硕茁壮,绿得纯粹,绿得醉人……聊了一会,我便抽身出来,我真担心,在里面待久了,恐怕真会被绿醉的。

如东县袁庄镇地处江海平原腹地,有着水乡风情。回想这几天走过的村子,新时代的农村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产业蓬勃发展,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对生活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拂面的暖风里夹杂着浓浓的春天气息,浓郁芬芳,预示着未来无限的繁荣和生机。

我们走完一村,又期待下一村,因为那里,可能又会有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在等待我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