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阿琍的头像

阿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5/20
分享

从六安瓜片说开去

喝茶的人应该都知道六安瓜片吧?不管你喝没喝过,这名字如同六安金寨的“将军县”名称一样,响当当。

是的,它就是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皖西的大别山。好山好水出好茶,在六安金寨,如果你说不知道瓜片,那里的山民会白上你一眼,一副瞧你“没见识的小样!”

所以,我摆出与六安瓜片面熟很久的样子,眼睛含笑,一句话没乱说,更不敢乱问。虽然一肚子里的疑惑。

安徽是茶叶丰富产地,论长相,毛峰的“两刀一枪”的含蓄俊秀、猴奎的剑插云霄、雀舌的浅露舌尖、桐城小花的温婉清纯,祈门红茶的醇厚香浓,它们都与瓜片比肩同属于安徽地域名茶中。可论人气和热度,以大众共识来看,瓜片稍显冷落。从我们在市场上对瓜片的见识,从未见过长相形同瓜子般齐整、俊朗的叶片,更别说听介绍的“生产在大别山某片区域、采摘自第三片叶子”。至少在我看来,这种略显凌乱被称作瓜片的茶叶,不知道因何得名,反正从没喝过像模像样的“瓜籽”片。

我问地导小沈,正宗瓜片长嘛样?她从背包里拿出一玻璃杯,哟呵,长得太俊了吧!只见一片片个头差不多大小的叶子,大小头整齐划一的平躺着,叶纹叶形恰如平常所见的葵花壳,青翠中泛出绿莹莹的色泽。

真不愧一代名茶,不是在它原产地,原来我们连真模样也不曾见识过。

我只差让小沈给我尝一口了。

也难怪我有这念头。在这样的季节里,四个小时到达金寨,再两个小时到达天堂寨,津淡寡味的坐了6个小时车子。加之扁桃体发炎正处在疼痛又咳嗽阶段,看到这杯色、相、形俱全的传说中正宗瓜片,由茶引发的心理活动按捺不住。

沿途,山叠着山,山连着山,山环绕着山。树木苍翠,云雾缭绕。六月的大别山里天气阴晴不定,刚刚下过的急雨,让植被覆盖的青山更加清新,翠绿。

小沈介绍说,正是大别山独有的地域、气候、温度湿度条件,才蕴育出六安瓜片特有的形态、口感和香而不腻的气味。即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山势、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节气,品相各不相同。能列为极品的极少。这极少的极品自清朝时作为皇家贡品,现如今也是国宴礼品。

不仅是茶的原料有些讲究,采摘手法、制作工艺也特别拷究。采茶,是摘而不能用指甲掐。制作过程中锅具、工具以及火势、火候等,都是影响茶叶成形成色成品的关键。

由此可见,茶叶可见真名堂。我们常常视为茶文化里,只以为端坐在茶案前,捧着一盅盅杯盏浅斟慢酌、以为一泡功夫茶里才能浸染出文化和文人的风流、以为在茶道里便能体现出禅意与诗意。实际上,品读茶文化,更讲究其历史的沉淀和在其身上所体现的习俗、人文和特色,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所表现的各种情形。

茶文化中因为包含有我们所尊崇的礼仪文化,所以倍受推崇。从古至今、从上而至普通人,吃喝是头等之事,而请茶作为便利方式,成为礼尚往来中最为普通形式,被广泛适用,形成一种风尚与习俗。又因为茶文化被视为雅致之事,所以向来被人们追捧。古代士大夫以读书喝茶为风雅之事,品读诗书和品酌茶香相得益彰,满足精神和身心需求。因此茶道被人们追捧,更被赋予文化特质被沿袭下来。

而真正的茶文化里,应该是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者的智慧结晶,因此而被敬重和传承。无论从其培育养植过程,还是生产制造工艺,经过人们不断优化,才形成既有天然属性又有劳动创造组合而成各种各具特点的茶。在我们围观山民手工炒制茶叶过程,看见一枚枚跳跃的叶片在热浪中翻飞,看到的似乎不是茶叶,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相互的融合。

茶文化作为文明传承,已从人们的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人们热衷通过茶文化展示,从茶叶中所富含的养生元素到人们在品尝中所获得的愉悦感,以茶文化形式营造出意境来表达某种心境,体现生活态度。

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茶艺馆、用作各种用途的茶社、各种形制的饮茶工具、各色喝茶人等,无论怎样,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不分地域习惯,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已的茶品。随着年岁越长,越能从茶叶里喝出人生滋味,越能茶道里洞察人生况味。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既形容出人生豪迈,也比喻人生在不同的豪饮中内含的智慧。

在市场上难得一见在小沈杯中见到的这等上品,亦即名符其实的瓜片。据她说,她们自家茶树采摘的“谷雨前后,且位置是第三片叶”也是极少极少,她们自留的多也是其他节气里采制的。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难得在市场上见到用作国宴的六安瓜片。即便有,这种稀缺品种也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

如此类推,我们日常所见礼品茶也好功夫茶也罢,不过喝的是种念想,喝的是种情怀,再不济算作是附庸风雅吧。只是,在这过程中能够品味快乐就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