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辞》,亦名《排律·清明祭祖》,意旨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怀念与敬意,体现“百善孝为先”的文化传承。同时更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融合,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排律·兰州仁寿山》,此诗运用排律的形式,引申推衍其义:“吟者诗,诵者风,唱之歌,颂为赋”,意旨弘扬古风,弘扬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铜奔马赋》,此作旨在赞扬古人很早掌握了力学平衡的智慧,借喻铜奔马作为戎马形象的奔驰沙场情怀,并畅想了以马为龙,遍游祖国大好河山,享受美好精神生活的良好愿望。
《鄂尔多斯颂》描写其历史、地理、民俗、人文等方面特点,突出汗陵,表率万一,旨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人文信仰,增强稳疆爱疆情怀,提高文艺审美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而聚力
《七律·摇黄河》一首,此诗是黄河之子对母亲河现实存在的由衷表达:黄河有河声,他是一首古老的歌咏;黄河有河神,他是一尊向善的老人;黄河有儿女,他是一群不老的人们;黄河有胸怀
《积石堂颂》,旨在传颂兰州大学之“积石堂”图书馆,其名来源于《尚书·禹贡》记载之“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取饮水思源之意。
《中华衣裳赋》,描写的是中华服饰文化,同时也是一部宣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奋斗史的颂歌,将激励中华儿女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重踏丝绸路,引领新时代,让中华文化惠及世界。
《肃州赋》是曾经的熟悉并释义:“何为肃州,边关不寄词,琵琶何谐弦。何以肃州,琵琶马上催,美酒在杯盘。何来肃州,天地不爱酒,世上无酒泉。”
《瑞龙吟•四渡赤水》一阕词,即吟诗和咏歌。白描不失其质,修饰不失其色,善言不失本义,唯美不失自然,清新不失大气,禀赋不失诗意。
填词,既是文辞的事,连带不可少的是音韵,更是音律的变奏。填词,既是一种文化形式活动,更是反映现实生活,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