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山》的头像

《陶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12/30
分享

想起汪大师的灯谜画

作者:杨艾锋

农历新年伊始,惊闻狂草艺术书画大师汪易扬与世长辞,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与汪先生未曾谋面,但他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中——那是一段尘封了四十多年的记忆。

一九七八年的元宵节,为了活跃职工过节的文化气氛,馆陶县工会、县文化馆联合举行猜灯谜活动。在工会的一个会议大厅,四面墙壁都挂满了喜气洋洋的灯笼和书画条幅,而谜面就在这些书画中,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可任意选择猜谜,奖品就是该相应书画作品。

别看猜灯谜这项活动形式简单,但因讲究不露面、不直接,体现着中国语言文化里的含蓄之美,不少职工都前来参与,跃跃欲试,一比高低。

我也是众多参加活动者之一,在浏览了全部猜谜书画作品后,有四幅画谜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听人说,这四幅画就是当时任馆陶县文化馆馆长的汪易扬老师画的,且每幅画落款处都盖有易扬老师的红色印章和签名。

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汪易扬老师并不陌生。被誉为“中国狂草人物画开山祖”的汪老师,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他于1963年到1979年在馆陶工作生活了17年,曾在馆陶一中任教、也担任馆陶县文化馆馆长,很多馆陶籍艺术人才都受到过易扬老师的影响和熏陶。

当年,我在县木器厂做木匠学徒,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业余时间喜爱看书,尤其好读古诗词。当时想,自己这点爱好“可算”派上了用场,一定要“拿下”汪老师的画作!我在这四幅画作前站定,反复浏览琢磨,周围参加活动的众人也七嘴八舌地猜说谜底,工作人员很负责任地一个个回应猜得不对。

大厅里热热闹闹,猜谜的朋友或交头接耳,或独自沉思,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天。部分灯谜已被猜中,那些书画作品也被猜中者收入囊中,人群中不时响起掌声和叫好声,唯独我选定的这几幅画还无归主。

虽然有些难度,但我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有的灯谜需要悉心琢磨题目的意义,有的灯谜需要考虑字形、字音的变化,而汪老师的画作谜面则是从诗词角度出发的。思考之时,我看到第四幅画作灯谜前已有人在写纸条作答了,我就赶紧拿起笔来——

第一幅画中,潺潺溪水上方有一小石桥,远处一茅草屋隐在树林中。我把谜底写在纸条上:小桥流水人家。

第二幅画里有两只鸭子浮于水中,岸边柳枝露出点点鹅黄,我又把谜底写下来: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幅画中有一匹马,这马右前蹄向后翘起,一只蝴蝶在马蹄旁展翅绕飞,又提笔写下:踏花归去马蹄香。

写好后,我快速将三幅画的谜底递给工作人员,只见工作人员看后面露笑容,并大声宣布:“县木器厂的杨艾锋已猜中前三幅画了,大家鼓掌!”大厅内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感觉自己脸颊红润,额头上冒出细细的汗珠,兴奋感和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汪易扬老师的四副作品我猜中了三幅,另外一幅被县商务局的一位打字员“采获”了。

当年拿回汪大师的谜画作品后,我挂在职工宿舍里炫耀了很长时间。然而后来随着成家立业,又几经搬家,却将这三幅珍贵的画作遗失了。每每想起自己的疏忽和大意,我都懊恼不已,这可是老艺术家在馆陶的绝版画作啊!

(本文发表于《陶山》2024年第3期娲皇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