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vinlandseeker的头像

vinlandseeker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1/04
分享

论诗歌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之所以是文学,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在本人看来,有三个要素必不可缺。一是遣词造句之贴切,二是行段音韵之工整,三是意境蕴味之悠远。

其中,语言是诗歌的血肉,即便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对于语言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最高的,极尽凝炼达雅之能事,说诗歌是文学的文学也不为过。所以,一旦文字功底不够,字句运用掌控不到位,便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诗歌读起来要么平铺直叙寡淡如水,要么粗俗低趣难登大雅,甚至可能词不达意离题万里。这样一来,莫说是诗歌,任何的文学艺术,都只剩下人人都会写的文,没有学了,更谈不上艺术了。因此,语言都不过关的话,肯定是写不出真正的诗歌的。

而格式则是诗歌的骨骼样貌,是我们把诗歌识别为诗歌,而不是论文、散文、散文诗或者顺口溜的基本依凭所在。古今中外,但凡达到一定文明程度,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的民族,其诗歌艺术的创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都是要遵循一定的格律规则的,不可能兴之所至,拿起笔随便写几句话,拆成几行,就可以自吹是诗,顺带自封为诗人的。我们的古汉语在这方面更是无出其右,其诗歌创作的天花板——唐诗宋词,就是把对偶对仗平仄押韵做到了极致。所谓诗歌,如诗如歌,诗之有节,一如歌之有拍,无律不成歌,亦同无韵不成诗。都说音乐无国界,那是因为即便听不懂歌词,但歌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本来就是直通人性中最基本的审美感官的,同知美丑,方而共情好恶。一首诗且不看它的内容意旨,要是朗读起来都音拗频杂、步调不谐,让人听了就下意识想捂耳朵,那美感又从哪里来,共情又由何而生?

最后,意蕴则是诗歌的灵魂、归途,是创作诗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所谓人贵直文贵曲,诗歌的曲,就在于有话不直说,而是绕个弯子、画个圈子,用文字来作一幅画,让你进到画中,自己去找到作者想要让你在他的这个结界里面去发掘出来的宝藏。简单点说,诗歌创作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营造意象。诗歌寥寥数语,言似已止犹未尽;意象镜花水月,意疑既白仍无穷。你品,你细品,越品越有味道。意象塑造得越强烈,其中可以品鉴出的蕴味就浓厚,诗歌的艺术创作也就越成功。知道最好的情诗是怎样的吗?也许通篇找不到一个“爱”字,但你读的时候,每个字里、每一行间,却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他深情的凝视;同一首诗,既可以让你由其漫想出一千幅美貌女神的画卷,也能够让一千个人从其中找到同一个林妹妹。这恰恰就是艺术赋予生活的无穷想象和无限可能,这就是艺术的优雅能成为我们人类精神食粮的原因所在,毕竟人这种生物,因精神饥渴所遭受的折磨,远大于因物质贪婪引发的罪孽。如果在虚拟沉浸式游戏里当屠龙勇者大杀四方,举起圣剑手刃魔王,就能获得足够的快感,就没人会在下线后再跑到街上去找拳王拳拳到肉地PK了,这难道不是常识?那么文学作品当中所营造的阿瓦隆理想乡的意象,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从共赏到共鸣,再到共情,最终冀求无非就是共享,与作者一道,沉浸到他的美丽新世界当中去了而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诗歌,作为人类优质精神食粮的诗歌,其终极的使命莫过于此。

总而言之,诗歌中营造意象,意象中产生意境,意境中诞生境界。即便人类的精神文明还有更多的企望,还想要去到境界的彼方,我们唯一能使用的桥梁,终究也只有诗歌这样的艺术宝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