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海云的头像

王海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8
分享

诗词里的“雨之美”

雨,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使者,滋润着大地万物。在中华诗词的长河中,雨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与意境,也滋养着文人墨客的心灵。

春雨如丝,轻柔细腻,带来生机与希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雨的温柔与无私,表达了对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春雨滋润万物,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田。杜甫的工笔春雨尚未晕染,李煜已在南唐宫阙的废墟上展开金箔屏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虞美人》,将绵绵春雨化作鎏金刻刀,东风是碾玉匠打磨的冰刃,雨丝是缀满珍珠的垂帘,雕栏玉砌在雨幕中渐次剥落朱砂。不同于杜甫“润物细无声”的素绢点染,李煜用宫廷画师的错彩镂金,将春雨的缠绵与故国的追忆熔铸成错金银器皿。陆游则在《临安春雨初霁》里拾起遗落的金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雨声原是织女穿梭的银梭,将整座临安城织成蜀锦,明朝深巷叫卖的杏花,不过是锦缎上跳脱的苏绣纹样。诗人通过春雨的细腻与杏花的芬芳,勾勒出一幅江南春雨的清新画卷。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仿佛能闻到春天的气息。

夏雨磅礴,热烈奔放,带来清凉与活力。“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夏雨的骤然而至与瞬息万变,展现了夏雨的豪放与激情。苏轼的泼墨夏雨尚未收笔,李攀龙已在群山间铺展开另一幅水墨长卷。“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的《广阳山道中》,以篆刻刀法雕刻夏雨,雷声滚滚犹如千万座高山崩塌下来,乌云翻腾犹如万千个高峰拥向前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雷雨来临时的情景,展现了雷雨交加的磅礴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方干则在《题报恩寺上方》中拈起另一支笔:“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诗人以参禅者的步履丈量夏雨,众山在雨帘中叠成水墨屏风,石径在云雾里化作悬浮的琴弦。雨珠垂落檐角的瞬间,古刹钟声与空山鸟语在雨丝中相撞,溅起层层叠叠的琉璃光晕。

秋雨萧瑟,凄清缠绵,带来思念与感伤。“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身处异乡,妻子寄书询问归期,但夜雨绵绵,秋池渐满,难以成行,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诗中虽未直言孤寂,却通过夜雨的意象,将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的银针秋雨尚未穿线,纳兰性德已在渌水亭支起织机。“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则将秋雨化作缂丝的金缕,西风是穿梭的银梭,雨脚是经纬分明的丝线,将残阳里的往事织成双面缂丝。不同于李商隐“巴山夜雨”的素绢题诗,纳兰性德用织造局的绝技,让秋雨的凉意与记忆的温度在经纬交织中达成微妙平衡。辛弃疾却在稻花香里抽刀断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诗人以夏夜的细雨为背景,展开联想,那“七八个星天外”的疏雨,原是银河坠落的冰蚕丝,被词人织就成星斗阑干的鲛绡帐,勾勒出一幅田园夏雨的宁静与生机。

冬雨冷冽,肃杀凛冽,带来坚韧与沉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以雨后的空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透露出隐逸山林的孤高与淡泊。王维的留白冬雨尚未题款,岳飞已在朱仙镇磨墨。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的《满江红》,将冷雨凝成箭镞,雨声是淬火的嘶鸣,雨帘是锻打的铁幕,仰天长啸震落满甲冰晶,抒发了满腔的报国之志。不同于王维“空山新雨后”的雪宣淡墨,岳飞以将帅志气,把冬雨的肃杀锻造成寒光凛冽的陌刀。柳宗元却在永州独钓寒江,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冬雨化作纷飞大雪,描绘出了冬日山野的严寒,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雨,在诗人眼中,是最能抒发情感、寄托向往之物。它或温柔,或豪放,或凄清,或冷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每一滴雨,都承载着诗人的思绪与情怀,滋润着千年的文明,也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2025年2月2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