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最富乡土味道的节气,也是最亲近农人的节气,自古依赖土地生存的先民们,用一句句质朴而智慧的农谚,赋予了谷雨丰富生动的文化情感。
谷雨谓之“雨生百谷”,所以谷雨的谚语大多和雨水有关。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谷雨时,浮萍叶面与水相平,故称“萍”。谷雨后雨水频降,气温渐升,浮萍铺满水面,这是大自然最有诗意的表达。所以,“萍水相逢”成为了表达爱情或友谊的美好夙愿;鸠就是布谷鸟,谷雨时,经常能看到布谷鸟在田间树上鸣叫,并不断地用嘴在梳理自己的羽毛,叫声荡漾在整个春天。四月份也正是布谷鸟产卵的时候;戴胜即戴胜鸟,是一种珍稀鸟类。戴胜鸟习惯在平地上行走,捕捉虫子。谷雨时节戴胜鸟开始产卵,同时桑树茂盛,桑葚逐渐成熟,蚕也在此时开始进入成长期,为戴胜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在提醒农人们开始劳作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是北方民间最熟悉的一个物候农谚。是说清明节之后就不再下雪,谷雨之后就不会有霜了。进入谷雨时节,预示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候渐暖,降雨增多,正式进入春天。“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正是北方播种的繁忙时节。
“清明怕雨,谷雨怕晴。”这句农谚流行于北方。清明期间正是耕种的季节,这个时候如果大量下雨,则无法播种,播下去的种子也会因雨水太多而霉烂。而谷雨时节正是浓作物迅速生长的时候,则需要多多降雨。其蕴含的意义就是谷雨节气适合下雨,而不适合晴天。这句正是“雨生百谷”的生动解释。
“谷雨无雨旱河底。”这句农谚是说,如果在谷雨时节没有下雨,那么以后的夏季很可能干旱缺水,河流会因为缺少雨水补给而逐渐干涸,预示着干旱比较严重。
“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布谷鸟是一种候鸟,北方的四五月份,天气回暖,百虫苏醒,布谷鸟就会到北方觅食繁殖。如果布谷鸟早三天来,那就表明这段时间天气晴暖,降水很少。如果迟三天来,那就表明这段时间会有降雨,气温会寒冷一些。所以也就有了“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的说法。
和谷雨相关的农谚还有“谷雨无雨,碓里无米”“谷雨无雨,水桶挑起”“最怕谷雨一日晴”“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日头笑,大旱四十五”“谷雨雨淋头,翁里米生虫”等等,都是先民们在日常生产耕作中总结出来的物候经验。
从这些关于谷雨的农谚中,我们能感受到农人在谷雨时节的忙碌情景。在北方谷雨时节,玉米、谷子、高粱、瓜蔬、土豆、棉花、红薯等早秋作物都要及时下种。他们在辛苦的劳作中,热爱着土地,热爱着自然,用他们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农谚文化,在指导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