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面对清新明媚的春日美景,古人创作出了许多古朴优美的谷雨诗篇,记录下了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翻开史籍,赏阅古人的诗文,你会感受到古人对谷雨的那份多情诗意。
谷雨前后,埯瓜点豆。谷雨时节,春耕开始,乡间一片繁忙。“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宋代蔡襄的《稼村诗帖》,让我们在清脆的鸟鸣中,听出了繁忙的春耕序曲,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肩扛犁铧、手牵耕牛的农人,在纷飞细雨中走进田里,驾驭着牛马开始春耕,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勾勒出一幅勤劳稼穑的山乡农耕图,读来令人心醉。清代诗人姚鼐的《山行》也描绘了春耕的繁忙景象:“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谷雨时节,沉寂了一冬的山村开始喧闹起来,布谷鸟和白鹭在山间翻飞,不时发出鸣叫,催促农人抓紧时间播种。走在层层叠叠山路上,农田放水的声音不绝于耳,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
谷雨时节到,雨润百花开。谷雨时节,也是文人墨客游山赏春之时。唐代诗人孟浩然一生酷爱游山赏水,他在《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中写到:“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诗人在明媚的谷雨时节,携友人一道游览镜湖。只见湖水明净清澈,水中的游鱼和细石清晰可见。远望湖面,鸥鸟飞翔,叫声啾啾,湖风吹动着船帆,好惬意的谷雨天啊!在宋代仇远的《浣溪沙》中,他也将谷雨春色描绘的令人陶醉:“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谷雨时节,万紫千红的花朵开满林间,绿水溢满池塘,柳絮依依飞舞。走过湿滑的苔藓,转过射鸭廊,在低矮的阑干边,于画眉小槛赏花。弹指一挥间,春天又要远去了。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后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诗僧齐己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的《谢中上人寄茶》是一首著名的采茶诗:“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时节山中茶叶刚刚成熟,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因为专挑嫩叶,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一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尝新茶。其中用“芳烟”描写茶树叶,意境悠远,十分绝妙,实乃采茶诗之佳作。南宋诗人陆游也在其《暮春龟堂即事四首(其四)》中描绘了这样一幅饮茶美景:“蚕房已裹清明种,茶户初收谷雨芽。欲把一杯壶已罄,谩搜诗句答年华。”诗人描写了谷雨时节收茶饮酒的情形,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惜春之情,同时也表达豁达闲适之意。
三月八,吃椿芽儿。北方谷雨前后,正是吃香椿的好时节。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历来深受民间百姓和皇亲贵胄的喜爱。晚清文人康有为对香椿钟爱有加,专门赋诗《咏香椿》盛赞它的美味:“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康有为慨叹,香椿这种山中美食,叶厚芽嫩、香气四溢。汉王刘邦曾许愿“但愿香椿长春”,而我吃的香椿芽做的菜,齿颊留芳,异香满口,回味无穷达一个月。明代文人李濂在《村居》中写道:“浮名除宦籍,初服返田家。腊酒犹浮瓮,春风自放花。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诗人无官身轻,躬耕田家,含饴弄孙,怡然自乐。偶有客来,捧出家藏腊酒,采摘椿芽待客。这样闲适的田园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啊!
在文人墨客笔下,谷雨飘逸着盈盈书香,洋溢着浓浓诗意,栩栩如生,清晰生动,在古诗中随手折一行五绝七律,便会春意盎然,让人着迷。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