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慧春的头像

王慧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4/11
分享

哪里都是故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洋洋洒洒、如诉如泣的行草书法作品入眼,现时与过去交织在一起,思绪纷乱,顿湿眼眶。

不是在别处,是在咸阳市三原县的七碟子八碗饭庄见到的这幅字,是开办这家饭庄的创始人王林先生的字迹:“雨纷纷”的第一个“纷”右上“八”字的一捺,没有像常人写得向下拉出,而是下笔慢拉后上扬,见到它好像天上雨滴飘飘然落下,第二个“纷”,为了不雷同,用了叠字的简写法,形似“二”,上面的横画由轻入笔而顿带下,下面的横画稍重落笔向上挑、与上面的那一横呼应,“纷纷”把春雨淅淅沥沥洒落的景象展现出来。下句里的“人”字,一撇一捺组成大写的人,这里的一撇没有舒展得行出来,而是停顿后向上钩住,捺呢,粗粗地、重重地撑着,好似一个人顶着雨向前行,上半身迎着雨,两腿湿漉漉、沾满泥水艰难地挪着。“魂”字最后的“厶”了了地一草写,整个字都被它带飞出去了一样,作者提笔到这时,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大概都在他手中的笔下了吧?

这幅字是无意间见到的,但这在三原县来说并不稀奇,因为这里是现代书法家、教育家、诗人于右任的老家,随处可见精美的书法作品。还在品味着这幅字,不自觉地回想着已作古的祖父、父亲,他们惯常提笔的正楷,心血来潮时的狂草,更多时候漂漂亮亮的行楷,闲暇时慢条斯理的隶书,几十年的教书匠,他们给全村每家每户写的春节对联儿,最后我的心落在“忍”字上。

“忍”,父亲临终前每天都要写一遍,泪光中好似又见父亲屏住气息下笔,笔在砚台上一次又一次地点蘸,每一笔都如此得用心酝酿,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形体、不一样的形态的同一个“忍”字,有时由于父亲自己无法控制的咳嗽,墨汁会滴到暄纸上,瞬间毁了,他坚强地拿起笔再重写,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也就在这个时节,一阵狂风暴雨后,父亲永久地离我而去,在盖棺的那一瞬间,我慌乱地把父亲已写好的字,还有未用的纸、墨、笔、砚全一股脑儿塞了进去,因为家人给他带的最多的是衣、食、住、行方面的,父亲,您在天堂总不会还只写这一个“忍”字了吧?

父亲还用小楷在旁边做注解:忍不了也得忍,岁月悠悠,经典永存;忍不了也得笑,风雨过后,彩虹自现; 忍不了也得等,时光匆匆,你自闪耀;忍不了也得走,路途遥远,梦想在望……

“封肉夹馍来喽”,服务员的招呼声,拉得长长的,把我拉回了现实,我们是来七碟子八碗饭庄就餐的,瞬间这夹镆的香味也扑鼻而来,让人赞不绝口的是中间所夹的“白封肉”,是用黑猪五花肉加秘制配料、用文武火候焖煮、色白如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热馍夹凉肉,就着旁边盛着的葱白,服务员一边在上笼笼肉,小酥肉、小炒黄牛肉、什锦三黄鸡、烤鱼等热菜,一边在给我们做着夹馍的介绍。川笋拌桃仁、特色猪蹄、黄米凉糕、芳香排骨等凉菜是提前早上来的。

品着这一桌的三原名吃,不禁让我想起,童年时在老家过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的隆重仪式,这一天都是冷食,全天不生火,听老人们讲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的。菜品有现切的牛肉、驴肉、凉拌虹豆、蒜泥拌茄子等等,主食大多是头一天做好的凉面,有各式各样的浇头,土豆丝、黄豆芽、各种蔬菜、猪肉碎、花生粒、各种酱料、煮熟的鸡蛋、葱、姜、蒜、香菜等调料自行调制,一年中唯一的一天冷食,总是让人记忆犹新的。

席间服务员热情地服务,突然冒出来一句:“你们是李靖故居(唐代卫国公李靖的故居,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俗称东里花园,后园主人定名“半耕园”)再往北材料存放基地的吧?”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筑路大军,不论走到哪里,当地的老乡会很快跟我们熟络起来,也很好分辨得出我们不是当地人,经这一问大家就东一句西一句地打开了话匣子:这会儿大棚里的紫甘蓝长得正好;三原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当水果才好吃呢;傍晚时候吹唢呐的声音挺好听的;我们也总是借村子里的场地打篮球;我们的前辈是铁道兵,我们是兵转工的;我们全国各地跑……服务员兴奋地讲,我们创始人王林老先生,1962年在铁道兵部队当过兵,1982年在自己的住家创办了“东里食堂”,前店后家,也就是现在“七碟子八碗”的前身。“虽在异乡但同是铁道兵出身,军民团结一家亲,我们找到家了!”中心主任由衷地感谢给我们提供家一样服务的、这家已有40多年历史的小餐馆,大家在推杯换盏间更多地互诉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借问酒家何处有,三原七碟子八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