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宏兴的头像

王宏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6
分享

小榆树的张力

在一只白头翁的嘴巴里,掉下了一粒榆树的种子。于是,从罅隙里生长,榆树苗由一芽到两芽,不断“壮大”,开始向阳而生,茁壮了起来。

我的印象里,有几种树是极易成活的,它们能够面对周围的恶劣环境,不为周遭的艰苦条件所左右,蓬勃地向上而“走”。它们是,枇杷树、香樟树、桂花树、鸟不宿,掉落一粒籽,就会先长成一小棵。其生命力可谓顽强矣。而榆树小苗,是掉落地面后长势最为喜人的一种。

就这样,它慢慢显现出了它的张力来,使劲地往上生长着,生出了璀璨的华章,生出了动人的故事。

就这样,它慢慢地让柔软的枝头变直,没有弯弯绕,也不再柔弱,而是看起来便坚强的那种。在半空之中,它开始一分为二,一枝朝东,一枝往南,坚韧不拔地向上“攀爬”着,开始向着大树的姿态和方向而去。

榆树逐渐大了起来,自此有了老嫩相接的一茬榆树叶时,于稍嫩的榆树叶的背部,我们还会慢慢地从其凸起的形状找到它的身上长着的“榆钱”,这些榆钱,真如珠光宝气一般,“闪亮”在不少枝头的叶片上。

关于榆钱,刘绍棠先生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它叫《榆钱饭》。文章里,有着这样的描述文字,“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

“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刘绍棠先生,笔下的文字具体而细致、清新又质朴,将榆钱饭的描摹摹写得一清二楚。

读着作家刘绍棠的文字,看着眼前的榆钱,开始拥有我和小伙伴们一起采摘榆钱的一些童年往事之追忆。或许,我追忆的不单单是一件往事以及这一件相关往事的记忆,它就是一份载不动的童年岁月,就是一份乡愁……

回味榆钱,可以从我们现而今身边的一棵小榆树开始;回味榆钱,可以自小榆树生长成老榆树的历程“启幕”……

细想之,小榆树的张力一直都在。它确实是心中存着有痕生长、无限活力的希冀与伟力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