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事
父亲嗜酒,但他有度。喝酒可能是一个中年男人用来麻痹神经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那个年龄段上,有七八十岁的老母亲,有正值用钱的子女,可想而知,父亲二字在他肩上有多么的沉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李白喝酒后的豪放与浪漫。但父亲喝酒时我看不到他的豪放与浪漫,我看到的是一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那种孤寂。他可以喝醉,他可以在酒里释怀一切。为家庭的奔波,生活的不如意……他都可以喝下肚里,然后第二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父亲喝的酒应该归属于浓香型的包谷酒,是村里世代酿酒的酒家买来的。那种酒听父亲说有一种包谷的清香味,并且很柔滑。在喉咙里面他们不会和唾液及其他的分解物打架。在胃里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当地土法酿造的包谷酒。这是父亲喝酒后时常对我们说的。也让我这个从小对酒产生了浓后的兴趣。
在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帮父亲去酒家打酒。因为剩余的钱就能够归自己所有。第二酒家酿酒的地方其实就在她家的院子里,所以每次去打酒,都能够看到酿酒的过过程和包谷在蒸煮过的一种清香。如果遇到酒家出酒,还可以多待一会。静静地看着酒从竹筒的一端流进早就准备好的酒缸里。小时候不知道酿酒是个复杂的工艺,只知道蒸煮过程中的清香和大高炉子下面熊熊燃烧的柴火。感觉都是一群精灵,在帮助另一群精灵鲤鱼跃龙门,让每一滴的酒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当时就觉得假如我家世代酿酒的该有多好,第一从此以后都不在用去酒家买酒了,第二自己就可以一遍又一遍的看透那些流程。总会觉得从谷物中蒸馏出高度的乳汁,是多么的神秘与神奇。
而我与父亲关于酒的故事,得从高三那年说起。或许是因为青春期的后遗症,我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又或许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舍不得父亲在工地上与太阳对火。所以每次月假回家都和父亲说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想继续读了。以自己现在的成绩来看,考不上重点,顶多也就是个二本类院校,不能够出人头地。索性就辍学出去打工吧。而每次父亲都很有耐心的对我说,自己努力了就行,但是得坚持下去。人人都去清华北大念书,那谁来种地,那谁来脸朝黄土背朝天。考不上一本,那就读二本,老爹砸锅卖铁都供你读。我内心泛起涟漪,知道父亲的用心,知道父亲的不易。特别是我们这种单亲家庭,父亲一人拉扯我们姊妹三人。但是当时脑袋就像进水一样,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对于那些劝鉴自己的话。
直到省二统成绩出来,自己告诉父亲后。父亲的那一番言论,父亲所做的那些事,自己才悔悟过来。所以提起我的整个高三,都是让人惋惜的。又让自己痛恨的。结果可想而知。省二统月假回家后,我如实的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父亲,并且又一次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自己依照自己现在的成绩,可能结果会很差。不能成为你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倚靠高考,飞出群山环抱的云贵。不想读,不想参加高考又被我挂到了嘴上。这次父亲看来真得很生气,狠狠地给了我一嘴巴。并且他的眼泪也随之落下。
沉默了一会,他说:“老爹们一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才半辈子奔波,从个旧到昆明,到缅甸……你知道我为了谁嘛?你知道我每天要在井下待多长时间嘛?你妈又死得早,你以为这几年,我一个人带着你们姊妹几人,我容易嘛?”
我眼泪夺眶而出,慢慢的滴下。感受到了父亲所储存的作为男人的最后一份尊严,在一个十八岁男孩,在他儿子面前,掉落了一地。他从小教我的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十八年了,第一次看到父亲那么崩溃,第一次看到父亲脸颊上落满那么多的不易。除了母亲病故,父亲那样的失态,但失态后,又振作。我哽咽的说着:“我就是不想看到你为我们,那样的去拼,我不想让你为了一丁点钱,遭受别人的白眼。”
父亲揩了下眼泪,哽咽止住了他想说的话。父子二人抱头痛哭。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当时内心真得像针尖麦芒刺穿一样,那种成长的痛,叛逆的痛,悔恨的痛,让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人,开始真正的反抗起家徒四壁的处境。我也知道父亲内心那种痛,也知道一个中年丧偶,一人承担着一切。又当爹又当妈的那种不易。那种痛可能强于我的百倍,千倍,万倍。只不过作为一个成年男人,他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泪水去诉说,没有地方去坦白他肩上的一切。
也就是那天晚饭,他第一允许了我喝酒,第一次允许了我和他喝酒。吃饭时他拿出两个酒杯。说着:“你也十八岁了,你也成年了,可以喝一点了,可以和老子对饮了。”然后又一边在饭桌上倒了一杯包谷酒,他也一杯。你知道倒酒时要注意什么嘛?
饭桌对面的我,摇了摇头。说:“是不是茶满欺人,酒满敬人。”
父亲笑了说“你只知道这一点。其实倒酒也讲归则的。倒酒时,万万不可以将瓶口对着客人,应用右手持杯略斜,将酒沿着酒杯内壁轻缓地倒入。倒完酒后,应该快速将瓶口旋转半圈,在慢慢竖起,避免瓶口的酒滴到杯子外面。”父亲端起酒杯喝了一点。说着:“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点,还有很多像什么长幼有序啊,尊卑有别,主客秩序等等。以后你会学到更多的。”
我一脸吃惊,居然讲这么多的规矩。看来父亲平时饮酒,在外奔波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酒方面的礼仪。父亲又接着说:“在家里面就可以随便一点,不用讲那么多规矩。但是长幼有序,是一定得遵守的。也就是说,辈分年纪大了先倒,然后才是辈分小的,不能乱了规矩。”说完他说:“你端起酒杯,轻呡一小口吧!”我第一次当着父亲端起酒杯,第一次合理合法的喝下了人生的第一口包谷酒。那感觉,从嘴里一直沸腾到胃里,然后大脑模糊了一下。紧随其后的是一种农作物的气息,从嘴巴弥散到鼻子里。这是时至今日最真切的记忆。
父亲接着问我,是什么感觉。我压制住内心的那种热。说有:“一股谷物的清香,有一丁点甜”父亲哈哈笑了起来说着:“回甜就对了,我第一次喝酒也喝出了甜味。但慢慢的就会感到是一种麻醉的感觉。今天我也喝出了甜味。”
我又哽咽了,父亲这些年来的不易。我想到了李太白那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父亲那种愁是子女的学杂费,奶奶的赡养。一家人的财米油盐酱醋茶,还有水和电。所以他只能在吃饭时麻痹一下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中枢神经得到短暂的休息。
画面又回到桌上,桌上三五家常菜,压制不住内心那股火,所以几口下肚后,我吃了很多的菜。父亲又接着说:“喝酒是一门学问,什么样的场合可以酩酊大醉,什么样的场合适可而止,什么样的场合不饮酒,你自己得学会思考。但都得有个度,酒喝合适了是好东西,喝多了就成坏东西了,所以得有度。”记住我说的一句话:“喝酒有度,做人有尺,也就是说喝酒得时候,能喝八两的你只能喝五两,能喝二两的,你喝一两。那么做人有尺,就是你得尊重每一个人,别带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别人。。”我一边默许父亲的话,一边吃着菜。突然之间我想说什么,但是又不知道怎样的去开口,所以我吃了几颗花生后,猛的喝下了一口酒。父亲接着说:“你现在也十八岁了,已经算是成年人了,我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你说我为了点钱,就看遍别人脸色,就脸朝黄土,背朝天。其实这都不算啥,特别痛苦的是,当你们要拿钱的时候,我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走亲串戚的去借,那才是看别人脸色,你给别人情面容易,别人给你恩情难还。”
我再一次哽咽了,知道父亲每个月给我们姊妹三人的生活费,是多么的不易。想象到父亲拮据的时候,登门去借钱,亲戚邻居那种目光,戳着一个成年人的脊梁,更戳着一个成年人的心。豆粒般大小的眼泪又不争气的落了下来,不知道是烈酒的缘故,还是看到父亲低三下四的去借我们生活费的缘故。总之那晚月光很冷,酒很热,话很多。
父亲夹了几粒花生在嘴中嚼着,然后眼里充满了江河湖水。说:“你知道你妈病故那几天,我怎么过来的嘛?你只知道我砸了自己的酒瓶,你知道我落了泪,其实当时我也想着,哎,这日子无法过下去,过一天算一天吧!但是转念想到你们姊妹三人,我又得重新振作起来,把你们姊妹几人拉扯成人。”父亲再一次用毛巾擦了眼泪和汗水,接着说:“如今一切慢慢的好了起来,家里面欠下的几万元债,也还清了,你姐也有了家庭,有了工作。只不过你弟有点不争气,还要我操点心。”而你今年夜让我不省心,成天念叨着不读书,不读书。不读书,将来有什么出息,是像我一样,整天计划着柴米油盐,面朝黄土嘛?
我记不得那晚我流了多少泪水,只知道晚饭后父亲的眼里有了一星半点的血丝,而我也眼睛肿痛。我对着父亲真正的哭诉了出来,说着:“老爸,我一定给你争口气,堵住那些人的嘴。我一定接着继续读下去,即使再难。”父亲放下口中的筷子,摸了摸我的头。说:“我只是希望你以后能有个吃饭的地方,老爹什么都不能给你,什么都帮不了你,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当时,我真想狠狠地给自己几个嘴巴。自己怎么就猪油蒙心了,怎么会不想读,怎么会那着那些钱币上的人情冷暖,糟践自己,作践父亲。自己真不是什么好玩意。现在想想,肠子在肚子里都悔青了,后悔明白的太晚了,后悔没有早点听父亲,老师的话。
那次月假后,我高三真正了读了四十天的书。可惜我没有成为光荣榜上的人,可惜我没有成为广播里通报表扬的人。没有完成逆袭,更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子。我忽视的是,那是省二统、那是第三轮复习后。我才超本科线四分,对着那成绩,我真的心如刀绞,落下了悔恨的泪水。何去何从,真得思考一下,就像蚂蚁一样,得思考一下岔路口该怎么走,搬食物怎样省力一样。
而知道高考成绩后,父亲并没有责怪我。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复读还是上大学,你自己选。但就是不能放弃读书,你不能放弃你自己,一次失败,就改变自己人生的路!”我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去走好这关键的一步。
我哭泣着对父亲说:“爸爸,我想复读,我一定要复读。”此时父亲两鬓的白发随着额头的松展,而摇曳起来,父亲笑了说:“无论读什么,老爹都支持。即使是砸锅卖铁,也都供你读!”
事情也没有按造预设的主线发展,我浑浑噩噩的在考生填报指南上勾了天南海北的学校,心里想着,去哪里无所谓了,反正我要复读。本科的学校,专科的学校。杂乱无章像自己整个高三的思绪一样,随意的把志愿表填的满满的,像随意对付高三的心境一样。
“百年皆客,万事随缘。”当我在考生志愿填报确认表上,潦草的签下自己名字时,我心中默想着,明年我一定要在这上面端正的写下自己名字,这才是对一年父亲血汗钱的负责,这才是对自己荒废一年最好青春的负责。然后现实击垮了一切的幻想,高考假的几个月时间里,尝了人间百态,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父亲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的不容易。我做了很多的兼职,跑了省内很多地方。第一次觉得从别人手里拿钱,看别人脸色是多么的难堪。我才几个月,父亲却是十几二十几年。
那年七月末很多的同学晒出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有称心如意的,有怨声载道的,还有发着复读照片的。才短短几个月,人生就从一个路口走到另一个路口。这次的路口是三岔路口,得让你自己做一次选择,即使错误,你也得吞下它所产生的一切后果。但是日子还得继续,父亲姐姐联系着复读的学校,我兼职当服务员,发传单,然后被城管撵着从城南到城北。那段日子,还学会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完全忘记了当时对父亲,对自己确认书的承诺。恬不知耻的以为高考对于今后的路不重要,对自己将来不重要。
几天后,我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一个地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是一个专科专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麻木了,还是自我安慰。更抱着浮草自甘沉沦的心境。无所谓万事随缘。父亲或许是因为心灰意冷的原因,也没有多强制我,只是说:“要复读的话,去你姐家那里的那个学校,要读大学的话,就自己准备下,你已经十八岁满了,自己做选择,别到时候后悔就行。”我当时看着通知书听着父亲的话,心里面五味杂陈。一方面是魔鬼般的复读生涯,一方面是向往的几年大学生活,我第一次觉得选择的好困难,好困难。迫于心理压力,我恬不知耻的选择了后者,去读专科师范。
去学校报道的前天晚上,父亲又叫我和他在吃饭的时候喝一杯,这次是我拿酒杯,我拿酒,我倒酒。我遵循父亲的酒规矩,首先慢条斯理的给父亲倒了一杯,然后给自己到了一杯。这次我没有等到父亲开口,我就喝了第一口,那种感觉苦涩,一直苦倒胃里。而这次是父亲轻轻的呡了一口,说:“人在三岔路的路口,选择一条怎么样的路,都没有多大关系,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嘛?重要的是路上的态度,路上的风景。”我喝了一口,吃了几口饭。默默地口中没有发出任何的答复。我知道父亲的言外之意,知道父亲给我的那些钱币上,画满了这些年他去过的地方,走过的路。我羞愧难当,低下头默默掉眼泪,这一次我没有哭出声,我没有向父亲倾诉。只是第一次在现实面前妥协,以我大败为前提。
几年过去了,父亲那年教会我的也从未忘记,也不敢忘记。因为这是一个父亲教给一个孩子的一项基本生存本领或者是生存的礼仪。逢年过节在家都会和父亲饮一点,虽然酒量很差。喝一点就上头,喝一点就醉倒。但在外面,我学会了滴酒不沾,因为内心中时常记着父亲那句话:“喝酒得有度,做人得有尺。”我怕自己喝多了,没人会给我收拾烂摊子,我害怕自己酒后说出压在心里,压在肩上那些话。怕自已难受,怕难受别人。而到了能和父亲对饮的年纪,自己却没有勇气拿起酒杯敬父亲的勇气。却没有成为父亲眼中所期待的人。自己跌跌撞撞的一路,真的很痛,很痛。
人总得成长,人总得学会释怀。我不知道父亲在年近半百的岁月中,丢失过什么,释怀过什么?我只是知道我留给父亲的只有一路的荆棘。
唯愿他身后那片土地生长出向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