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吾更(waxzsg)的头像

吾更(waxzsg)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踏春

车过了西大桥,继续往西行。载着一车的欢歌笑语,徜徉在春天里的平利大地上。

女娲山上的晨雾像羊群在赶山,呼啦啦忽地簇拥成一堆,忽地又各自撒开,撒着欢儿的朝山顶上集会。最终汇聚成团团白云,在山头上徘徊着。山峦仿佛揭开了一层面纱,变得清晰敞亮了。绿树、田野、山川像电影里过快镜头一般,一拨拨地朝身后退去,新的一拨又展现在眼前。油菜与茶园间杂的田野上,油菜花黄得鲜明艳丽,春茶绿得纯净及至。恍如农人用犁耙和锄头绘就出的水彩画,层次分明,大气磅礴。

关不住的春色铺天盖地的涌进车来,令人晕头转向,目不暇接。大家不住地惊叫赞叹着,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咔哒咔哒”地拍个不停,将那满眼盛不下的美景都留存在相册中。

车且行且停。过了大贵镇后湾村,又在一座桥头前停下。大家欢欣鼓舞的下了车。眼前呈现出一副绿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中景致。人群如春潮般,沿着堤岸向茶园涌动。岸边风细柳斜斜,堤外黄洋河流水浩荡,衬托得一河两岸的茶园碧浪青波,青翠欲滴。堤内茶园如黛,寒烟滴翠。茶带行隙中间作套种着一株株桃树和海棠木瓜,粉的桃花与红的海棠木瓜花交相辉映,映红了姑娘小伙的脸庞。许是见茶园里忽然拥入这么多的人吧,村里的孩子们从那白墙红瓦的巷道里飞奔了出来。哦,多像是春天里的小燕子!一个个张开羽翼,飞过堤岸,钻过垂柳,飞进茶园。那飞来飞去的欢叫声是孩子们向春天发出的口哨声吗?茶园被他们叫醒了!茶带泛起层层绿浪,云蒸霞蔚。采茶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舞动着灵巧的双手,在茶带上飞针走线,斜挎在腰间的小竹篓里盛满了绿油油的芽尖儿。阳光透过粉红桃枝斜撒在茶姑茶嫂们的脸上,映射出一幅幅梦幻般的田园风景画。

大家一边帮茶姑茶嫂们采茶,一边与她们交流攀谈着。司机师傅只好独自将车朝前开着。时间已近十二点,我们不得不上岸了!一部分同伴沿堤岸返回桥头,重新过桥,上了对面山坡上的茶园。我们一行十几人则顺着河岸漫步在柳荫下的油菜花田边,赏斜风细柳,闻风听水望碧云,观花赏茶园,且行且停。寻寻觅觅间来到山坡下大路旁一户人家的门前。大巴车已在此等候多时。屋主人热情的迎出来,招呼着,又赶忙搬出椅子,拿来暖壶、纸杯,一一给大家沏茶。碧绿的芽叶在杯中上翻下窜、起起落落、汤色淡绿,茶香四溢。众人纷纷端起茶杯,小心翼翼地将杯子凑近鼻头,一股淡雅的清香钻入鼻孔,顿觉沁人心脾。众人一片声地赞道“好茶!好茶!”,忍禁不住的品茗起来。

起身徘徊在农家院儿,感受着三月的阳光和煦,景明春和;看房前篱笆院里豌豆、青菜葱茏;屋后碧空如洗,云卷云舒。啜吸着清雅的明前茶,感念着主人的热情好客。这时,另一拨同伴已从茶园下来,谢别了主人家,大家复又上车,前往洛河。

洛河交之下游的黄洋河,略显得窄了些。河水却清澈见底,哗啦啦一路欢歌,朝黄洋河奔流而去,最终汇入汉江。两岸山高林密,峰峦叠翠,青黛色的山林中点缀着一簇簇白的、粉的山桃花儿、野李子花儿。岸边农户门前忽而闪现出一片竹林,在微风中飒飒摇曳,阳光透过竹枝,将河水辉映得波光粼粼,引得岸边的歪脖子柳树也禁不住拂动起了条条绿丝绦。

据相关史料记载,远古之时,因黄洋河上游有一神龟背负《洛书》,其背甲呈《河图》状,伏羲据图演成八卦,启蒙智慧,遂分阴阳。此河故名洛河。此刻耳畔仿佛闻听“冯来鸣鼓,女娲清歌”,洛神正“于岩之畔”。如梦如幻,令人神往。

弯过一座小山,眼前倏然现出一片大平坝子来。坝子上一眼望不尽的油菜花和梯田状层层递进的茶园穿插交错,井然有序。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车到了莲花台,时间已近两点。大家兴致却丝毫未减,跳下车又飞奔进茶园。只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正在跟年轻人一起采茶,老人胸前挂着的小竹篓里全一色的细毛尖儿。我们几个人一边帮老人采茶,一边跟她谝家常。老人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竟然头不晕,眼不花,除了耳朵稍有点背,手脚还灵便的很呢。老人自豪地说,年轻人一天能采斤多两斤茶,挣百多两百块;她也能采半斤八两,挣百儿八十呢!

因为要赶到镇上吃午饭,没来得及探访莲花台的奥秘,略感遗憾。

在洛河镇上一户农家乐吃过地道农家饭。稍做休息,接着出发。翻过巴山垭,车到广佛,在香河品红茶,合影留念。采风活动掀起一拨新高潮。从香河北下,地势渐趋平缓,一幢幢排列整齐的徽派民居坐落在古仙湖旁的夕阳余晖中,仿若误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幻境中。矗立在湖边,侧耳听鸟鸣,看烟波浩渺中一叶小竹排划破碧波,转弯处忽见一位渔者于岸边独钓一湖春色......

龙头村随处可见的酒坊在春风中烈烈招展,替游人指引着路径。这时对于观山水田园略显乏累的游人来说,喝上一碗甘醇的农家自酿小甑酒,品几样时鲜农家小菜,领略一番农家人的豁达乐观,自会让你解渴释怀一去疲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