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才建的头像

王才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1
分享

春到武汉长春观

2025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七的上午,武汉终于熬过倒春寒,迎来风轻日暖。身为土生土长的武汉退休老人,我怀揣着春日的憧憬,再度踏入长春观。这座浸润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道观,静卧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中部,似一颗历经岁月精雕细琢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着独有的光芒,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魅力。

长春观,乃中国赫赫有名的道教圣地,隶属道教全真派,以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是武汉市规模宏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道教建筑群,历来享有“江南一大福地”的盛誉。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元代,彼时丘处机的弟子在此肇建道观,自此开启了千余年的传奇篇章,亲睹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历经了岁月的沧海桑田。

行至长春观正门前,一副对联“名山藏古观,盛世乐长春”即刻映入眼帘,它镌刻于拱门的石刻之上,对仗工稳,笔力千钧,文学造诣颇高,鲜活地展现了长春观作为历史悠久的道观,在这盛世之中所洋溢的欢乐与繁荣之象,令人不禁停驻脚步,反复咂摸其中韵味。正门两旁墙上写有“福寿无量天尊,尊道贵德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济世利人”等字幅,仅是一眼望去,便能引人见字思义,心底不自觉地涌起觐见之意。入观拜谒之人,满怀着祈愿生活顺风顺水、平安康泰、添福添寿、增智增慧、财运亨通、大吉大利的美好期许,实则也是期望能在这以“道”和“德”教化人的神圣之地,汲取精神滋养,领悟人生真谛。这其中,“尊道贵德”语出《道德经》,老子倡导世人尊崇大道、珍视品德,长春观将此箴言书于墙上,正是向信众与游人传递着道家的核心要义,让往来者于不经意间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之中。

踏入观内,首入眼帘的太清殿重檐歇山、宝瓶压脊、翘角舒翼,在春日映照下尽显庄严肃穆。阳光倾洒于琉璃瓦上,光芒熠熠,恰似为其披上一层神圣的金纱。殿内正中供奉着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他慈眉善目,双眸微阖,似能洞悉世间万物运行的轨迹,悠悠然向世人倾述着道家智慧哲理。左右两侧,关尹子文始先生和南华真人庄子相伴而立,与太上老君一同构筑起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系。遥想往昔,道家先贤们于此围坐论道,潜心探寻天地至理,他们的思想仿若熠熠生辉的明灯,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照亮后人探索宇宙人生之路。太上老君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蕴藏着无尽智慧,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寥寥数语,便道破宇宙万物的奥秘,每一次研读,都能有新的感悟,如同这春日微风,轻柔之间蕴含着唤醒万物的磅礴伟力。

沿小径右行,便至大律堂。此地乃是道士们举行宗教仪式、潜心修行的清幽之所,即便我并非道教信徒,迈入此间,亦能瞬间被那宁静庄重之感所包围,尘世喧嚣好像被一道无形屏障隔绝在外。堂内布置简约而有序,几缕阳光透过窗棂倾射而入,化作明亮光柱,尘埃于光柱之中翩然飞舞,更为此间增添了几分静谧。往昔道士们于此虔诚诵经、修炼身心的场景仿若浮现眼前,他们身着道袍,手持经卷,口中念念有词,一心追求与自然和谐、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在这方天地之中,时间似乎凝固静止,唯留对信仰的执着与敬畏,如同春日里默默生长的树木,无声无息间积蓄力量,向着苍穹奋力伸展。

前行至元辰殿,又称斗姥殿,坐北朝南,殿前几株玉兰树正值花期,洁白花朵于微风中摇曳生姿,好似一群素裙仙子翩然起舞。玉兰花硕大洁白,花瓣温润如玉,花蕊金黄点缀其间,清香淡雅四溢飘散。与古建筑及殿内供奉的先天斗姥元君、六十甲子神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别具韵味的独特景致。斗姥元君,身为北众星之母,面容慈悲,目光柔和,庇佑着世间万物;六十甲子神,则象征着岁月流转、生命轮回。观那玉兰花,花期虽短,却尽情绽放美丽,有如人生之路,纵使短暂,亦当活得精彩纷呈。斗姥元君与六十甲子神所蕴含的,是超越时间的力量,见证着世间的生灭变化,引人深思生命的深远意义。这玉兰花,仿若人生中的美好瞬间,虽稍纵即逝,却足以在记忆深处留下永恒芬芳。

元辰殿不远处是憩园,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一条蜿蜒小径贯穿其中,犹如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宁静之路。园中耸立着一座写有“无为”二字的塔,园边是方丈吴诚真书法长廊。吴诚真方丈身兼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以及长春观方丈数职,在当代道教界地位尊崇。自幼受道家文化熏陶,她潜心钻研道教经典,体悟深刻。从初入道门的青涩学童,到肩负重任的一方领袖,几十载虔诚勤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长廊内展示的吴诚真方丈书法作品,笔锋刚劲有力,字体飘逸洒脱,尽显深厚功底,更蕴含着对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每一幅作品就像一首无声之诗,赞颂着道家先贤的伟大成就和深邃思想。于此,我方才略懂此地名为“憩园”、塔为“无为”的深层缘由。“无为”二字,源自《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并非是让人消极怠惰,无所作为,而是倡导顺应自然规律,不肆意妄为,吴诚真方丈以此命名,想必是期望众人于这方静谧天地中,体悟道家真谛,回归内心的宁静平和。

继而参观祖师殿、三皇殿等建筑。祖师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的七位弟子,他们追随王重阳,矢志弘扬全真教义,历经重重磨难,却始终坚守信仰,其精神令人动容。丘处机远赴西域,劝诫成吉思汗止杀爱民,留下“一言止杀”的千古佳话,为全真道开辟出广阔前路。据《元史・丘处机传》载,丘处机为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儿时便有不凡之相,十九岁求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金、宋征召,他皆未赴,后成吉思汗遣使求之,他毅然前往。面对成吉思汗,丘处机恳切劝止杀戮,建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深信其言,赐虎符、玺书,尊为“神仙”。蒙古兵践踏中原,丘处机回燕京后,令门徒持文书救助难民,二三万人因此获救,中州百姓称道,遂有“一言止杀”传说。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弟子亦在各地传教弘道,为道教传播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故事,是坚韧信仰与普世情怀的完美交织,宛如夜空之中璀璨星辰,照亮道教传承之路,激励后世弟子信众坚守正道、心怀苍生。

三皇殿为楼阁式殿宇,雄踞观内最高处,殿内供奉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神农、轩辕,他们为华夏文明发展铸就不朽功勋。伏羲洞察万物阴阳生克制化之理,绘先天八卦,开启中华民族智慧之门;神农尝百草、种五谷,为人类生存繁衍奠基;轩辕统一部落,创造文字、历法等,推动华夏文明大步前进。伫立殿内,我对祖先智慧勇气满怀敬仰,他们的功绩好像璀璨星辰,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春日映照下,更添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文明传承之力生生不息。三皇殿建筑风格别具一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古人精湛技艺与对祖先的尊崇之意。殿内壁画描绘三皇创世壮丽场景,色彩斑斓庄重,线条流畅神韵,观者仿若穿越时空,亲睹远古先人伟大壮举,于震撼中体悟华夏文明起源的雄浑力量。

三皇殿下,拱形会仙桥横跨小溪,传说为仙人下凡必经之路,得名“会仙桥”。伫立桥上,恍惚可见古代仙人相聚、谈经论道之景,心中涌起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桥边那棵115年树龄的珊瑚朴,参天而立,树皮粗糙,布满岁月痕迹,宛如一位沧桑老者,见证长春观兴衰变迁。于它身上,我深切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坚韧,体会到岁月沉淀、历史厚重。这棵古树,历经风雨仍茁壮昂扬,承载无数故事与长春观记忆。春日里,嫩绿新枝抽出,为其添几分生机,展现生命延续传承,正如长春观承载的道教文化,于岁月洗礼中不断发展,绵延不绝。

观内的道藏阁堪称一绝,它是全国唯一以欧式建筑为主体、融合中式风格的道教建筑。清末长春观主持侯永德受西方思潮影响,修建此阁,其屋檐上用水泥“堆塑”而成的传统花饰,工艺现已失传。道藏阁外观庄重典雅,欧式结构搭配中式雕梁画栋,美感独特。内部藏有大量道教经典,是道教文化瑰宝,承载千年思想精髓。踏入其中,如同踏入一座知识宝库,古朴书架、泛黄经书,散发历史韵味与智慧光芒。阁前乾隆亲书石刻“甘棠”二字,落款“乾隆癸巳”(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乃道教建筑中罕见帝王题词。“甘棠”源自《诗经・召南・甘棠》,寓意美好恩泽,就像春日阳光雨露,滋润万物生长,象征长春观于历史长河传承弘扬道教文化,惠及后世。见此石刻,仿佛可见当年乾隆帝御笔挥毫之景,这既是对长春观的认可,更是历史的有力见证,为观中添一抹独特风采。

提起“甘棠”二字,我联想到长春观闻名于世的“三绝”。其一便是道藏阁前乾隆亲书“甘棠”石刻。其二即道藏阁建筑上失传工艺的花饰。其三为“天文图”碑,原在双峰山顶天图亭,后因修长江大桥京广线拆除天图亭,现镶嵌在观内忠仁堂门口石壁上。碑高207厘米、宽82厘米,破损痕迹明显,文字部分模糊。此碑绘以北天极为中心的圆形全天星图,展现中国古代星空三垣、二十八宿、众星官体系,星图正中上方刻“旨”字,两旁有蟠龙祥云图案,四角分别刻繁(异)体“长”“春”“璇”“玑”四字,正下方刻《天皇宝诰》等八十余字,兼具古天文学与道教文化内涵,极具文化、科学与历史研究价值。它仿若一扇通往古代星空的神秘之门,让后人得以窥探先辈们对浩瀚宇宙的认知与探索,于星图间领略古人智慧与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

来到王母殿旁,道德经碑与二十四孝图解引人注目。道德经碑上老子像神态安详,目光深邃,似向世人传递道家思想精髓。我伫立碑前,诵读《道德经》经典语句,感受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为至高道德境界,有如春日涓涓细流,默默滋润大地,不争功绩。院墙上的二十四孝图解,以生动画面展现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参观之际,深受道德教育。从“卧冰求鲤”的王祥,到“扇枕温衾”的黄香,古人对孝道重视尽显。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当永远传承弘扬。春日氛围里,道德光辉与自然生机交融,暖人心扉,敬意油然而生,仿若春日气息滋养品德修养,让善与美种子于心中生根发芽。

于长春观游走一番,犹如经历一场灵魂洗礼。从建筑景观到文化传承,从历史典故到思想启迪,处处尽显古人智慧与精神追求。观内布局精巧,红墙黛瓦间,太清殿、三皇殿等殿宇错落有致,构成武汉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不负“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的赞誉。在这里,“道”与“德”并非抽象空洞之物,而是具象为一砖一瓦、一像一碑、一言一行。“道”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是宇宙本源与发展规律,是万物原动力;“德”为万物生长、发展的形状、势态及其特有因素,是万物个性,二者相辅相成。

回望高高道德经碑,凝视碑上老子作揖侧身像,我缓缓走出长春观。此时,阳光依旧暖煦,微风依旧轻柔。长春观,不只是历史文化遗迹,更是精神象征,承载民族记忆情感,激励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一次到访,皆有新感悟,像是一座宝库,待我们不断探索、发现奥秘。

这一趟长春观之行,于春日的和暖中,我仿若穿越千年历史,与古圣先贤对话,于一砖一瓦、一字一画间,体悟着道家智慧的深邃、传统美德的厚重。长春观,恰似这春日里的一场盛筵,滋养着灵魂,让我沉醉其中,难以忘怀,盼望着下一次重逢,再续这春日的文化之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